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不同生精功能障碍的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后其胚胎发育潜能。方法:149例患者分为生精功能正常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生精功能障碍组,采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抽取不同生精功能障碍患者的精子行ICSI,记录和分析胚胎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形成率以及妊娠率。结果:PESA与TESA组比较,正常受精率(%)为74.9±19.6 vs 66.3±22.7(P>0.05),卵裂率(%)为96.7±8.6 vs 92.8±19.8(P>0.05),优良胚胎率(%)为43.5±26.2 vs 35.0±29.4(P>0.05)以及妊娠率(%)为44.0 vs 52.0(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生精功能障碍从正常组到重度组的正常受精率(%)变化依次为77.8±18.4、68.4±18.5、73.5±19.8、51.4±27.9,其中轻度生精功能障碍与正常生精组有差异(P<0.05),重度生精功能障碍组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胚胎卵裂率(%)变化依次为96.7±9.2、96.5±15.0、93.9±12.1、93.7±11.1,各组无统计学差异;优良胚胎率(%)变化依次为47.1±25.8、40.3±27.6、36.2±23.1、15.0±24.6,重度生精障碍组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率(%)依次为54.8%、50.0%、13.6%、1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ESA或TESA行ICSI在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以及妊娠率上较均无明显差异。随着患者生精障碍程度的加重,受精率、优良胚胎率以及妊娠率均显著下降,而卵裂率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siRNA技术沉默CEP55基因表达对小鼠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南方 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就诊的无精子症男性不育症患者,根据其睾丸病理切片诊断分为成熟阻滞组和生精正常组 各3 名。应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发现两组患者的睾丸组织表达差异蛋白质CEP55 蛋白。设计并合成 CEP55 基因特异性的siRNA 序列,转染小鼠精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iRNA 转染组,应用Western blot 和 qPCR检测在siRNA 对CEP55的影响,CCK8实验观察siRNA抑制CEP55后对小鼠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iTRAQ 核素标记结合LC/MS/MS分析,共鉴定出差异蛋白共两百多个,CEP55在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最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siRNA转染组CEP5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qPCR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CEP55 的mRNA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CCK8实验发现siRNA干扰CEP55表达后,小鼠精原细胞生长明显 受到抑制(P<0.05)。结论CEP55可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CEP55可能成为治疗成熟阻滞型非梗阻无精子症的分 子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相关运动参数与行IVF治疗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率的关系。方法
288例患者按受精情况分为正常受精率≥50%组,正常受精率<50%组;根据卵裂情况分为卵裂率≥90%组及卵裂率<90%组;根
据优良胚胎形成情况分为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记录取卵前男方2次精液检查精子运动相关参数
的均值,用t检验法确定各组间相关参数的均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从而判定与试管婴儿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形成
率相关的精子运动参数。结果正常受精率≥50%组VCL、VAP、ALH值明显高于正常受精率<5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卵裂率≥90%组VCL、VAP值明显高于卵裂率<9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与优
良胚胎形成率<50%组间VCL、VSL、VAP、LIN、STR、WOB、ALH、BC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与
精子运动能力有关;试管婴儿优良胚胎形成率的大小与精子运动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促卵泡素(u FSH,产品名丽申宝)治疗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43例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采用丽申宝肌肉注射治疗,每3天1次注射75单位,连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8、16、24周后患者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等精液参数和生殖激素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配偶妊娠情况,以评价丽申宝的治疗效果。结果精子浓度在用药8、16、24周后分别增加了334%、258%和460%,在用药24周后精子浓度上升到(7.79±8.44)×10~6/mL,[治疗前(1.39±1.58)×10~6/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在用药8、16、24后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71%、135%和143%),在用药24周后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达到(18.77±17.16)%[治疗前(7.74±11.4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力和总数、血清促卵泡素(FSH)水平在治疗后也显著提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精液量和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等生殖激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1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临床妊娠。结论丽申宝可显著提高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不动精子症是生殖中心男性不育患者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对于不动精子症病因、发病机制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治疗措施等方面仍缺少统一的认识,需要引起男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将对不动精子症的定义、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以及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抑制素B(INHB)、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AZF-MD-Ych)
与睾丸穿刺精子抽吸(TESA)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在162例血清FSH正常组和100例血清FSH异常组的育龄期无精子症患
者中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患者INHB水平、INHB/FSH的比值、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和AZF-MD-Ych的差异性。排除INHB异
常、染色体异常和AZF-MD-Ych阳性后,再比较两组患者TESA的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血清INHB水平、INHB/FSH比值
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ZF-MD-Ych这两组中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未检测到染色体
异常、AZF-MD-Ych阳性及INHB异常的患者中,TESA显示精子获取率在FSH正常组为61.82%(34/55),FSH异常组均未成功
(0/16),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现有的血清FSH正常值结合INHB、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ZF-MD-Ych检查,能够
综合判断TESA的成功率,四项指标均出现异常者,TESA的成功率极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2(CRIS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精子活力的关系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成年男性弱精子症患者精液78例,活力正常精液70例作为对照组,50% Percoll离心分离纯化后,提取精子总RNA及总蛋白,采用RT-PCR,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CRIS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CRISP2基因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对照组精子中的表达量,下降达4.3倍;Western印迹发现CRISP2蛋白在弱精子症组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达1.71倍,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ISP2基因及蛋白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精子活力下降有密切联系,提示CRISP2基因及蛋白可能成为弱精子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雄激素结合位点(AB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作用及相互调节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在50例BPH组织和9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对ABS和EGFR进行免疫定位、半定量表达。结果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ABS和EGFR表达均增强,ABS主要位于腺皮皮细胞和基质细胞,EGFR主要位于基底细胞,ABS和EGFR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雄激素的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指征的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320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指征分为病史指征组(H组)279例、超声指征组(U组)29例和体格检查指征组(E组)12例,分析各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H组、U组、E组3组环扎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7/279)、13.8%(4/29)、33.3%(4/12),H组显著低于E组((印)P(正)<0.05)。3组环扎至分娩间隔天数分别为153.0(93.0,170.0)天、100.0(63.5,145.5)天、25.5(8.3,104.0)天,H组显著高于U组和E组((印)P(正)<0.05)。3组孕周<28周分娩率分别为22.9%(64/279)、17.2%(5/29)、58.3%(7/12),H组、U组均显著低于E组((印)P(正)<0.05)。3组孕周<34周分娩率分别为31.2%(87/279)、41.4%(12/29)、66.7%(8/12),H组显著低于E组((印)P(正)<0.05)。3组5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10.0(10.0,10.0)分,10.0(10.0,10.0)分,9.5(7.0,10.0)分,H组、U组均显著高于E组((印)P(正)<0.05)。3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100.0(2600.0,3450.0)g、3000.0(2000.0,3225.0)g、1300.0(880.0、3200.0)g, H组显著高于E组((印)P(正)<0.05)。(2)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印)OR(正) 1.809,95%CI 1.216~2.691,(印)P(正)=0.003)、环扎前子宫颈扩张程度>10 mm((印)OR(正) 7.430,95%CI 2.090~26.415,(印)P(正)=0.002)是孕34周前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符合指征的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依据病史指征行子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延长妊娠时间更长,<34周分娩率更低。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环扎前子宫颈扩张程度>10 mm是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单胎妊娠子宫颈机能不全发生孕34周前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