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4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2例,其中腹主动脉瘤3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除均在腹主动脉放置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外,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者共放置5枚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4枚直型支架用于隔绝降主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者,降主动脉近侧破口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1例因一侧髂外动脉闭塞需先经腹膜外切口行人工血管搭桥后才能放置一体式分叉支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1例死亡,8例附加近侧短的覆膜支架,1例附加远侧Cuff,1例近侧和远侧均加Cuff。8例术后有少量内漏,1周后内漏均消失。5例封堵了双侧髂内动脉,20例封堵了单侧髂内动脉,但均未导致臀肌坏死或疼痛等并发症。2例瘤颈与瘤体呈90度角也获得成功。结论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可以达到隔绝腹主动脉瘤的作用,且操作更快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各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包括夹层动脉瘤 4 8例 ;腹主动脉瘤 13例 ;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肾下和肾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别为 4例、1例、2例和 1例 ;左、右髂动脉瘤各 1例。对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均行破口封堵术 ,真性腹主动脉瘤行隔绝术。结果本组均获技术成功。围手术期死亡 2例。 5例夹层动脉瘤术后近侧有少量残余漏 ,但 4例半年后近侧渗漏消失 ,9例残存远侧破口少量返流。腹主动脉瘤 6例术后即时有轻度内漏 ,3个月后 5例内漏消失。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手术微创、安全 ,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贝朗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链  尹立伟  于建  张军  郭清旭 《河北医药》2011,33(18):2763-276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TI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20例应用TIVCF(法国贝朗公司生产)预防肺栓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TIVCF植入顺利,未发生症状肺栓塞,15例患者于植入后3周行下腔静脉造影后顺利拔除TIVCF,其中3例患者TIVCF上移明显。全部患者中5例于植入后3周行下腔静脉造影时发现TIVCF周围明显血栓形成,继续抗凝溶栓2周后拔除TIVCF。结论TIVCF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TIVCF取出简便易行。TIVCF取出前必须行下腔静脉造影,其主要并发症为TIVCF上移,TIVCF周围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缩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农民,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个月入院。发病前有长时间蹲位收割韭菜的劳动经历。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佳,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下肢无肿胀,右足皮温稍低,皮肤颜色正常,右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右侧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下肢未见异常。入院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病因.方法 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109例BCS根治术中所见.对11例隔膜型BCS患者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和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血栓成分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者组织中B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βR)、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内皮素-1(ET-1)、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α1-抗胰蛋白酶、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本组除4例为下腔静脉肿瘤和1例为下腔静脉外纤维条索压迫所致BCS外,其余104例均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或血栓形成所致.2例原为下腔静脉血栓,根治清除血栓1年和7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发现为下腔静脉新生隔膜.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者术中可见陈旧血栓向隔膜演变的过程.8例下腔静脉隔膜在肝静脉开口下方.隔膜和血栓组织均含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有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R、PDGFR、ET-1、FⅧ-rAg、铁蛋白在两者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3%和50.0%(P>0.05),45.5%和100%(P<0.05),100%和0(P<0.05),90.9%和12.5%(P<0.05),72.3%和100%(P>0.05).结论 BCS患者的隔膜和血栓有着相似的组织细胞成分和细胞因子表达,隔膜和血栓或为病变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动物模型,为探索抑制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有效方法做准备。方法取北京地区大型杂种犬6只,全麻后行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并结扎、切断人工血管桥之间的自体动脉。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于术后4周、8周及12周取标本,对两侧人工血管远近端吻合口进行肉眼、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解吻合口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吻合口即可长出肉眼可见的新生内膜,8周时新生内膜明显增厚,术后12周3根人工血管完全闭塞,远近端吻合口充满增生内膜,另一根仍通畅,整根人工血管覆盖一层完整内膜,吻合口处内膜明显增厚。光镜下可见新生内膜中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在肉眼所见为完全闭塞的吻合口中光学显微镜下在吻合口中部仍可见细小管腔,其内可见血栓。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均证实新生内膜中细胞主要为平滑肌细胞,电镜检查证实内膜中基质为胶原纤维。结论对于大型犬,可作为抑制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新疗法的观察时间。新生内膜中细胞以平滑肌细胞为主,基质为胶原纤维,表明已成功建立了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后12周增生内膜即可完全堵塞吻合口,是导致人工血管中远期闭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asymptomatie aortic dissection (AD). Methods Ten patients of asymptomatic AD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2 to June 2006.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nd their data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wo patients of type A AD treated by open surgery and the 6 patients of type BAD received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repair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nd no in-hospital death and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相似文献   
8.
介入联合微创手术治疗下肢混合型血管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下肢混合型血管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2例下肢混合型血管性溃疡患者采用介入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分别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开通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段,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及溃疡周围交通静脉缝扎术等治疗患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结果:全部患者溃疡迅速彻底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 d。随访6~2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介入联合微创手术治疗下肢混合型血管性溃疡疗效确切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0岁,因突发剧烈卜腹痛持续7d收入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主动脉SCTA(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栓形成(图1),给予全身抗凝溶栓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3月6日收入我院.查体:全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减弱.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预防脑梗死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94例。行单纯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者84例93次,其中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64例73次。对于完全闭塞的13例病人行硬化内膜剥脱和取栓术。结果13例完全闭塞的颈动脉病人2例部分再通,10例获完全再通,1例未能再通。但1例获得完全再通后5h发现脑出血死亡。另1例拔除气管插管时并发气管痉挛未能及时插管导致脑缺氧时间过长病人最后呈植物状态。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一侧上肢稍麻木外,其他颈动脉狭窄者无论转流或非转流下行内膜剥脱者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随访发现1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20%左右。结论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安全的预防脑梗死方法,颈动脉转流能提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