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舌骨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舌骨外形特征,结合X线摄影测量结果,将70例成人舌骨分成5型:其中D型61.4%、B型24.3%、U型7.1%、H型5.7%、V型1.4%。非对称型舌骨占70%;非等长型舌骨占81.5%。按T/S比值确定舌骨的宽度类型:窄型21.4%、中间型54.3%、宽型24.3%。此外还观察了原位25例(50侧)舌骨大角与邻近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并对与舌骨综合征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凝胶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的凋亡与坏死。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2 小时,再灌流0.5~48 小时,造成脑缺血再灌流模型(30 只),用HE、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神经元的改变。结果:缺血损伤区位于视前区、纹状体和皮质,再灌流0.5 小时,视前区的缺血损伤区有较多的凋亡细胞,而皮质、纹状体仅有散在的凋亡细胞。再灌流3~6小时,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并可见坏死细胞,12小时达高峰,持续到24 小时,并可见凋亡细胞各种形态,凋亡细胞主要位于缺血损伤区内界,坏死细胞也增多。48小时完全坏死区周围有成群的凋亡细胞。电泳显示涂片状背景上有明显的DNA带。细胞凋亡参与缺血再灌流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并存,细胞凋亡使梗塞区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3.
产时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产后出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为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我科从2003年1~12月应用10%葡萄糖酸钙产时静脉点滴以增强子宫收缩力,防治产后出血,收到显著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格列汀低、中、高剂量组(西格列汀组),西格列汀与烟酰胺联合用药组(西格列汀+烟酰胺组);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烟酰胺组。每周测体质量及随机亦糖,ELISA检测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EPCs的衰老阳性率,RT-qPCR检测EPCs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烟酰胺组与对照组相比,EPCs衰老阳性率明显降低;DM组与NC组比较显示成模后大鼠血清DPP-4水平升高、GLP-1水平下降,EPCs中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EPCs衰老阳性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模大鼠在西格列汀干预后,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DPP-4水平下降、GLP-1水平升高,EPCs中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EPCs衰老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高剂量西格列汀组相比,西格列汀+烟酰胺组大鼠EPCs衰老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格列汀能缓解Ⅱ型糖尿病大鼠EP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SIRT1介导的DPP-4/GLP-1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 方法 用GDNF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新生大鼠NSCs(GDNF/NSCs),分化培养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采用改良的插线法制作暂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经脑室分别移植生理盐水、NSCs和GDNF/NSCs。于再灌注后1、2、3、5、7周末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及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区形成胶质界膜情况,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损伤情况。 结果 GDNF/NSCs体外分化为MAP2+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NSCs的分化。移植细胞在脑内分化为MAP2+细胞,于再灌注第5周分化达高峰,GDNF/NSCs组于再灌注第3~7周,其MAP2+细胞显著高于NSCs组。各组缺血区由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血管胶质界膜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其连续性中断。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血管胶质界膜损伤严重,完整性差,两细胞移植组,其胶质界膜随时间延长逐渐完整,GDNF/NSCs组早于NSCs组完善对胶质界膜的修复。此外,GDNF/NSCs组的神经纤维损伤修复优于NSCs组。 结论 GDNF/NSCs比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与GDNF提高了NSCs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增强了NSCs对胶质界膜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比单纯NSCs移植对脑卒中有更好的神经保护.方法:用GDNF重组质粒转染NSCs,构建过表达GDNF的NSCs(GDNF/NSCs).插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卒中模型,再灌注3d,脑立体定位分别移植NSCs、 GDNF/NSCs以及生理盐水到同侧侧脑室,实验分为GDNF/NSCs组、NSCs组和对照组.再灌注第1、 2、 3、 5和7周处死大鼠,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H-E染色分别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移植的NSCs数量与分布和突触蛋白Syn、 PSD-95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再灌注2、 3周,GDNF/NSCs组较NSCs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在各时间点GDNF/NSCs和NSCs组大鼠脑缺血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GDNF/NSCs组的NSCs细胞数量较NSCs组显著增多.再灌注2和3周,GDNF/NSCs组Syn免疫阳性产物比NSCs组显著增加;各时间点GDNF/NSCs组的PSD-95免疫阳性产物比NSCs组显著增加.结论:GDNF基因修饰的NSCs比NSCs对大鼠脑卒中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在神经干细胞上的表达,探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基因治疗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8/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疾病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以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细胞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全长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经测序验证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 CMV中,与骨架质粒pAdEasy 1同源重组为腺病毒载体。线形化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AdEasy 1系统上的绿色荧光蛋白鉴定病毒表达,并用病毒上清转化大鼠神经干细胞,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扩增后进行测序显示扩增片段为653bp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该序列正确。②重组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验证为阳性克隆,转染293细胞包装后的病毒滴度为lxl09PFU/mL。③转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重组腺病毒的神经干细胞扩增出653bp的带。结论:成功构建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并见其在大鼠神经干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生长情况及二次传代后加入多聚赖氨酸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组织,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细胞悬液后,离心,吸去上清液,加入干细胞培养液(10g/L牛血清白蛋白、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μg/L、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N2补充液)重悬细胞,因其是否接种在含或者不含多聚赖氨酸包被玻片的培养瓶内分为包被组和不包被组。②将上述培养的细胞悬液离心、消化后再加入干细胞培养液重悬细胞,以1&;#215;10^5个/mL密度接种在25mL培养瓶内。以后两三天换液一次,五六天传代一次。③取包被组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滴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细胞团数量逐渐增多,原来的小细胞团体积变大,分裂的细胞折光性更强,更透亮。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瓶内飘浮的细胞团数目更为增加,几乎都成规则细胞球。将培养细胞五六天传代一次。②在预先置入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组,培养第2天,全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贴壁、分化,以后分化细胞逐渐增多,突起交织成网,几乎贴满瓶底。但在培养的第4天,瓶底逐渐出现成团细胞簇,起初数量少,后数量增多,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后,细胞簇陆续挣脱瓶底,漂浮在培养液中,成为游离细胞球。细胞球体积明显小于不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组,即使增加培养时间,也未见细胞团继续长大。将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继续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细胞生长状况同原代。结论:①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传代过程中加入促有丝分裂因子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乡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神经干细胞生长的速度和大小均小于不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缺氧/复氧所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与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3个剂量的。山酮(3、10、30μmol·L^-1)处理组。用hoechst33342染色和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啶(PI)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DDAH活性及ADMA的浓度;用活性氧及caspase-3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及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处理PC12神经细胞能增加ROS生成,降低DDAH活性,升高ADMA水平,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外源性ADMA(3、10和30μmol·L^-1)能激活caspase-3并诱导PC12神经细胞凋亡。3,4,5,6-四羟基。(口山)酮(3、10和30μmol·L^-1)能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PC12神经细胞凋亡,抑制ROS生成,增加DDAH活性,降低ADMA水平,抑制caspase-3活性。结论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缺氧/复氧所致PC12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调节DDAH/ADMA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雄斌  袁琼兰 《海南医学》2008,19(1):131-134
脑血管病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列于前三位之内.正因为如此,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