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医用半导体激光和医用臭氧,在X线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然后由穿刺针导入600μm光导纤维,用脉冲式激光切割、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800~1000J切割、汽化,再向椎间盘注入浓度为60μg/ml臭氧约5~8ml,共治疗74例95节腰椎间盘.结果 按照MACNAB标准评定,74例患者术后随访5~36个月,优64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4.6%.结论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佳,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犬嫁接性梭形动脉瘤模型制作与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梭形动脉瘤(AN)病因尚不明确。我们采用犬颈外静脉(EJV)嫁接颈总动脉(CCA)制作梭形AN模型,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治疗、预后和放射与继发胶质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手术治疗8例胶质肉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随访中7例发现肿瘤复发,2例出现颅内转移,6例因肿瘤复发在术后2年内死亡.8例中2例为继发性,均在原发肿瘤术后接受过放疗.结论 胶质肉瘤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复发、转移率高,预后不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案,对复发肿瘤再次手术为延长生存时伺的最佳手段.放射治疗与继发胶质肉瘤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建立大鼠垂体压迫模型,观察和分析术后大鼠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 通过咽旁人路将自体肌肉填入垂体窝内达到压迫垂体的目的,观察术后动物的生存情况,测定垂体窝体积、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垂体压迫模型,垂体窝体积增加了35%.术后体质量5周内明显减少,第10天时最明显达31%,进食量虽在2周后有所恢复,但仍少于对照组.术后出现了渐进性中枢性尿崩症,2周后明显并持续存在.两组间2周后平均尿量(ml)(55.4±1 5.9 vs 18.5±5.8)、尿密度(1.011±0.004 vs 1.036±0.006)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咽旁人路将自体肌肉填塞入垂体窝可以建立大鼠的垂体压迫模型.垂体压迫后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了改变,并且与垂体切除、垂体柄损伤等模型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鼠立体定向垂体切除术及生物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方法切除大鼠垂体并与传统咽旁入路显微手术做比较,观察术后大鼠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垂体切除仪行立体定向大鼠垂体切除,观察手术及术后生存情况并与显微手术组做比较,测定垂体切除后每天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结果垂体切除术后1个月立体定向组存活要优于显微手术组(86.7%和71.7%,P<0.05),动物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2周内。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显微手术组(P<0.01),但垂体全切除率略低(P<0.05)。术后动物体重和进食量均有下降,术后6 d体重下降最多达14%。立体定向组术后每天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饮水量为73.9 mL和30.9 mL,P<0.01;尿量为59.7 mL儿和14.7 mL,P<0.01);尿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1.015和1.036,P<0.01)。结论立体定向法易于显微手术,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去垂体模型,垂体切除改变了大鼠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47例).以JOA评分对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垂体切除后不同时段对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影响及尿崩情况。方法:利用垂体切除仪行立体定向大鼠垂体切除,术后监测每天的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测定术后不同时段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术后平均每天饮水量、尿量实验组为73.9 mL和59.7 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 mL和14.7 mL,P<0.01;而尿比重实验组1.015低于对照组1.036,P<0.01。术后3 d神经元略有减少,约为对照组的94%(P>0.05),但胞体增大、染色增强;10 d后神经元存活72%(P<0.01);20 d、30 d后仅为31%和29%,均明显小于10 d组(P<0.01)。20 d后正中隆起处ADH阳性纤维明显增多 。结论:垂体切除后动物出现了明显的3相性中枢性尿崩症,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逆行性退变和功能代偿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骨外科进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青壮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效果,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24个月,优43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4%;VAS改善率92.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发病诱因、突出类型、突出位置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发病诱因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之一。此外病程和发病诱因是影响该术式疗效的危险因素,应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绞锁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同期前后联合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前、后路或前后联合手术。新鲜脱位并绞锁者采用同期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椎体骨折并脱位或病程超过两周的陈旧性颈椎脱位并绞锁者采用同期后路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13例颈椎骨折脱位均恢复了正常序列,无神经功能恶化。本组11例获得了13~29个月随访,平均为16.8月,术后大部分患者(11/13)神经功能改良ASIA分级上升。住院时间平均19天。结论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行同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