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最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纳米刀治疗肝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局部介入治疗是非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存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地评价局部介入治疗的疗效是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评价其术后疗效主要基于CT和MR解剖形态学成像,但肿瘤功能生物学特性改变常早于单纯形态学改变。近年来,随着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不断被挖掘,越来越多地用于定量评价肿瘤组织内水分子扩散和血流微循环灌注,且在评价肿瘤疗效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主要就目前DWI在肝癌局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DSA造影检查在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的连续97例患者,最终纳入共37例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患者。2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对下腔静脉造影图像及术前影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下腔静脉完全阻塞且主要侧支循环通路完善、主要侧支循环直径≥10 mm为侧支循环完善组,否则为侧支循环不完善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方案选择。两组临床资料作差异性分析,计量指标根据正态分布与否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指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采用Kappa系数分析2名观察者间评价一致性。 结果 CT、MR显示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瘤栓阻塞程度、侧支循环均有一定限度,下腔静脉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瘤栓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开放情况。37例患者中侧支循环完善组26例,其中14例(53.8%)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瘤栓离断术,12例(46.2%)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取栓术;侧支循环不完善组11例,全部(100%)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取栓术。2名观察者间评价具高度一致性(Kappa=0.871)。两组间患者性别、Mayo分级、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能准确判定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下腔静脉癌栓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下腔静脉离断术或取栓术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住院治疗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19例,行DynaCT扫描并选择3D iGuide技术引导射频针穿刺后实施RFA术,评价术后的技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 结果:19例患者全部操作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疼痛为主,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影像学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2例。 结论: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中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为RFA治疗肝癌提供新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SD大鼠McA-RH7777细胞系肝细胞肝癌(HCC)模型构建及其相关瘤体生长、检测指标及影像学特点,评价该模型构建方法可行性和模型稳定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30,肝脏注射种植McA-RH7777细胞0.2 mL)、空白对照组(B组,n=10,肝脏单纯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A组大鼠开腹手术后7、14、21 d分别接受MR和增强CT检查并测量瘤体长径。手术后7、14、21 d,分别随机取A、B组10、3只大鼠麻醉,经颈静脉取血检测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ea)、尿素(Urea);放血法处死大鼠,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形态。结果 A组27只(90%)大鼠成功成瘤,7、14、21 d时瘤体长径分别为(9.4±2.6)mm、(20.6±4.3)mm、(17.4±1.2)mm;成瘤大鼠CT平扫可见肝脏内低密度病灶,增强CT显示病灶环形强化,MR提示病灶T1加权为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两组7、14、21 d血液ALP、ALT、AST、Crea、Ure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提示肿瘤组织形态。结论 SD大鼠McA-RH7777细胞系HCC模型是可行、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