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盐酸羟考酮对全麻病人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妇科肿瘤切除手术患者72例,年龄3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羟考酮组(A组)、芬太尼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4例。所有病人手术结束前10min三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1.5mg/kg、芬太尼1μg/kg、生理盐水5mL。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前后1、5、10min的MAP、SPO2、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拔管后30min、1h和2h的VRS痛觉评分。结果 B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 t=9.58,P<0.05);B、C组病人在拔管后各时点比A组HR增快,MAP升高,且C组尤为显著(t=6.35/11.46,P<0.05)。 A、B组病人在拔管前后的各时点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病人(t=2.13,P<0.05)。 B、C组较A组病人在拔管后的各时点VR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著(t=7.46,P<0.05),尤以C组表现最为明显(t=11.62,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χ2=6.27,P<0.05)。结论预注盐酸羟考酮全身麻醉病人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镇痛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以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肛裂术后外用湿润烧伤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肛裂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的疗效.方法:将MEBO涂抹于肛裂术后切口处,每日涂药3次,直至痊愈.结果:156例患者使用MEBO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手术切口逐渐变为新鲜红润,周围炎症逐渐消退,检查时触压痛减轻;本组156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痊愈,愈合时间最短8天,最长21天,平均10.5天;愈合后创面黏膜呈淡红色,黏膜弹性好,肛门无狭窄,指诊柔软无硬结.结论:MEBO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创面组织再生、修复,操作方法简便,疗程短,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喉显微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喉显微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2~65岁,体重42~85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2组(n=6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常规去氮给氧依次静注丙泊酚2.0 mg·kg-1+芬太尼3.0 μg·kg-1(F组)或丙泊酚2.0 mg·kg-1盐酸羟考酮0.1 mg·kg-1(O组),以1.0 mL·s-1的速率静脉推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观察1 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然后再给予米库氯胺2.0 mg·kg-1,待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前(T0)、静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1 min(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拔管后3 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集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Cor)、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Glu),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呛咳反应(FIC)发生率;麻醉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及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喉疼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组、O组在T2、T3、T4时点NE、Cor、Glu、MAP、HR虽有所升高,但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点,F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NE、Cor、Glu分泌水平也明显增加,O组T0与T1时点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FIC的发生率18例(30%)明显高于O组的0例(P<0.05);术后呼吸抑制F组发生率6例(10%)明显高于O组的1例(1.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10例(16.7%)明显高于O组的2例(3.3%)(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咽喉疼痛、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0.1 mg·kg-1)作为全麻诱导辅助药可以增强心血管稳定性、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避免FIC的发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EBC)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钼靶、高频超声及两者联用对144例女性乳腺肿物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联合应用的乳腺癌阳性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行x线钼靶检查或高频超声检查。结论X线钼靶摄片和高频超声检查各有优势,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肺鳞癌、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对353例原发肺癌施行同侧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频度.结果 清除淋巴结2380组,平均每例6.74组.N2 淋巴结转移率16.2%.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转移率在鳞癌、腺癌分别为30.1%、44.1%.64.2% 鳞癌N2转移为某一组淋巴结,腺癌3组以上转移者46.2%.上叶肺癌跨区域N2转移占15.1%,下叶(包括中叶)肺癌跨区域转移占53.1%.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53.7%.结论 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应用于喉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泵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喉癌根治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法分为羟考酮组(42例)和吗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羟考酮组患者的SBP、DBP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可稳定控制其生命体征变化,减少了术后疼痛,与吗啡注射液相比,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喉显微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喉显微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2~65岁,体重42~85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2组(n=6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常规去氮给氧依次静注丙泊酚2.0 mg·kg-1+芬太尼3.0 μg·kg-1(F组)或丙泊酚2.0 mg·kg-1盐酸羟考酮0.1 mg·kg-1(O组),以1.0 mL·s-1的速率静脉推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观察1 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然后再给予米库氯胺2.0 mg·kg-1,待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前(T0)、静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1 min(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拔管后3 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集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Cor)、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Glu),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呛咳反应(FIC)发生率;麻醉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及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喉疼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组、O组在T2、T3、T4时点NE、Cor、Glu、MAP、HR虽有所升高,但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点,F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NE、Cor、Glu分泌水平也明显增加,O组T0与T1时点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FIC的发生率18例(30%)明显高于O组的0例(P<0.05);术后呼吸抑制F组发生率6例(10%)明显高于O组的1例(1.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10例(16.7%)明显高于O组的2例(3.3%)(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咽喉疼痛、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0.1 mg·kg-1)作为全麻诱导辅助药可以增强心血管稳定性、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避免FIC的发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钼靶和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8例女性乳腺肿物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且术前均行钼靶和超声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钼靶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各项指标优于单独应用.结论 联合应用钼靶和超声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丙泊酚闭环麻醉输注系统麻醉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闭环麻醉输注系统进行手术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丙泊酚使用剂量以及麻醉前至拔管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期间,对照组丙泊酚使用剂量为(23.08±4.10) mg·(kg·h)~(-1),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为(19.85±3.77) mg·(kg·h)~(-1),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7,P=0.000);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CI、MA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应激反应指标HR、NE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炎症反应指标IL-6、IL-1β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丙泊酚闭环麻醉系统药物使用剂量,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高,寻找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改善病儿的髋关节功能。方法:本院收治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导致髋关节僵硬患者36例(41髋)。采用系统的康复手段:功能锻炼,麻醉下手法授动,手术松解,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优6例6髋,良25例30髋;差5例5髋,优良率87.8%。结论:功能锻炼,麻醉下手法授动,手术松解及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髋关节僵硬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