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告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并肝炎后肝硬化者再次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方法 给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并肝炎皇肝硬化患者先行失功能移植肾的切除。针对患者群体反应抗体(PRA)较高(66%),切除术后第5d开始每天给予环磷酰胺50mg。连服3个半月,并行血浆置换2次。PRA降至23%。3个半月后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采用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供肾移植于左髂窝,肝血流开放后每间隔30min检测PRA1次,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和激素。结果 术后移植肝,肾立即发挥功能。肝动,静脉血流开放后,,PRA由23%降至5%。并维持在8%左右。术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转阴,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移植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移植肾功能丧失,且合并有肝硬化,肝功能不良者,再次施行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高循环动力观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肝移植术中术后患者始终维持着高循环动力状态的现象进行探讨。方法对21例肝移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共11个时间点进行完整记录并分析计算。结果在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短期始终维持高CI,即使在无肝期阻断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其CI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维持着高循环动力状态,原因考虑为由于术前的水钠潴留、门脉高压、大量静脉侧支循环,术中的大量舒张血管的药物的使用,术后的侧支循环仍然开放等原因导致了体循环的低阻力和高循环动力状态。在监测中要充分认识这个现象,以指导用药,避免错误调整血流动力学影响灌注,最大限度的保护新肝功能和积极促进移植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应用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辅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4年5月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物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移植中心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间共进行8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对此8例患者及接受同一供体对侧供肾8例肾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无可证实排斥反应发生。术后8例患者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7例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于术后第52天肾功能恢复正常。对应8例单纯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及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后,于术后50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余7例患者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对1996年7月~2000年5月收住的12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7.
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起到辅助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5月本院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交流肝、肾联合移植的体会。方法 对6例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其原发病4例为慢性肾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原发性肝癌,1例为多囊肝、多囊。肾。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口服拉米夫定,并短期使用抗乙型肝炎球蛋白。结果 术后6例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5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经支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于术后第52d血肌酐恢复正常。术后6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2例需穿刺引流;2例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3例术后早期需行降脂治疗。目前6例患者均存活,且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1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23%,术后PRA稳定在8%左右。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术后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给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先行丧失功能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第5天始每天口服环磷酰胺50mg,连服3个半月。经两次血浆置换,群体反应抗体(PRA)由66%降至22.5%,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流开放前及开放后每间隔半小时动态检测PRA,共7次,术后1个月、3个月、9个月复查PRA。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FK506、霉酚酸酯(MMF)和激素联合应用。结果:术后供肝、肾立即发挥功能,肝动静脉血流开放后,PRA由22.5%降至5%,并维持在7.5%(见图1),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现象。随访9个月,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1个月、3个月、9个月复查PRA分别为7.5%、8.33%和7.5%。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缩小体积肝移植的结果,确定猪能耐受的最小体积的肝移植。方法远系繁殖猪70头分为原位全肝移植作为对照组和3组不同比例缩小体积原位肝移植(按照缩小体积的移植肝占受体切除肝脏重量的百分比;1组:60%;2组:30%;3组:20%);实验采用原位经典肝移植方式(静脉转流)。术后第3天和第5天取肝标本。结果对照组和3组不同比例缩小体积肝移植的移植物与受体肝脏重量百分比(GIWRW)分别为87·4%±8·3%、59·9%±5·2%、33·6%±4·9%和22·1%±3·4%;移植物与受体体重百分比(GIWBW)分别2·4%±0·4%、1·43%±0·17%、0·81%±0·09%和0·53%±0·06%。对照组、1组和2组存活率达100%;3组存活率仅为53%。4个组的动物处死后肝脏移植物重量均有显著的增加。结论安全的缩小体积肝移植,应以移植物与受体肝脏重量百分比不小于33%,同时移植肝与受体重量百分比不小于0·8%为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