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对胰头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胰头痛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以手术显微镜法完整取出20例冈胰头癌行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20例标本中共找到67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显示13例共87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在病理检测阴性的590枚淋巴结中,免疫组化检测又发现3例57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从65%(13/20)增加到80%(16/20);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从12.9%(87/677)上升到21.3%(144/677),相差显著(P<0.05).微转移检测使3例ⅡA期患者转为ⅡB期,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1年内肿瘤转移、复发率为75%,而无微转移者的转移、复发率为25%.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有助于肿瘤分期的确定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介入化疗对胰腺癌nm23-h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后胰腺癌nm23-h1(non-metastasis 23-h1)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直接进行手术根治的病人(对照组)和先作介入化疗的病人(介入组)各23例手术切除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了解两组间nm23-h1阳性率的差别。结果:nm23-h1在有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8.2%,高于无转移者的33.3%,而介入化疗可抑制其表达;介入组阳性表达率为34.8%,对照组为65.2%。结论:nm23-h1表达促进胰腺癌的转移,介入化疗后其表达下降,推测可能会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介入化疗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后胰腺癌组织损伤的情况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直接获得手术根治病人 (对照组 )和术前介入化疗的病人 (介入组 )各 2 3例的手术切除标本HE染色 ,了解两组标本损伤情况的差别。结果 介入组 2 3例标本有 30 .4 %发生Shimosato标准Ⅰ级损伤 ;4 3.5 %发生Ⅱ级损伤 ;4 .3%发生Ⅲ级损伤。而对照组仅 2 6 .1%发生Ⅰ级损伤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组织损伤和分期有关 ,越是早期的病例越明显 ;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在血管周围尤其明显 ;组织损伤后伴有大量免疫细胞 (多为淋巴细胞 )的浸润 ,损伤越严重 ,则浸润越明显。结论 介入化疗确实可以致胰腺癌细胞变性、坏死 ,减少癌细胞负荷 ,且可以激发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 ,有利于抗肿瘤  相似文献   
6.
上腹部器官的血供主要来自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动脉弓 (包括胃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 )于胰头部作为上述两动脉的交通处。动脉粥样硬化或正中弓状韧带的压迫可导致腹腔动脉轴狭窄 ,在内脏血管造影中其发生率达 10 %。在多数情况 ,这一变异很少有临床意义 ,因为肝、胃、脾的血供可由肠系膜上动脉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弓所提供 ,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腹腔动脉狭窄可导致上腹器官严重缺血 ,因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随胰头切除而一起被清除。缺血引起胆管空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为了减少上述缺血危机 ,有作者建议切断正中弓状韧带 ,用…  相似文献   
7.
���뻯�ƶ����ٰ�β-�����ر���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后胰腺癌 β 连环素 (β catenin)表达的变化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2 0 0 2年通过对直接手术病人 (对照组 )和术前介入化疗的病人 (介入组 )各 2 3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化染色 ,分析两组 β catenin异常表达率的差别。 结果 对照组 β catenin胞膜异常表达率为 69 6% ,介入组为 3 9 1% ,显著低于前者 (P <0 0 5) ;两组胞浆异常表达率的差异不显著。但介入组介入化疗后CT显示肿块缩小者胞浆异常表达率为 0 ,显著低于肿块无缩小者 (3 3 3 % ,P <0 0 5) ;且膜浆异常表达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β catenin胞膜异常表达会促进癌转移 ,介入化疗后异常表达减少提示可能会抑制转移 ;胞浆内异常表达会促进细胞增殖 ,介入化疗后肿块缩小者的异常表达显著下降 ,说明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9.
输血导致宿主免疫抑制,对手术切除恶性肿瘤者产生不良后果。作者观察结肠直肠癌肝转移者施行肝切除术时输血对手术围期和远期结局的影响。Sloan—Kettering癌肿中心于1986~2001年的15年间共为1351例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灶施行肝切除术,死亡776例。其中50例为手术后死亡,总生存期中位值42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