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国峰  蔡菁华  李璐 《癌症进展》2021,19(5):491-494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7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一制表并登记,统计病原学分析结果及一般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局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59.8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10%)较为常见;其次为革兰阴性菌(40.1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69%)较为常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情况、合并症数量、缺损修复方案、手术时间和输血情况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0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症数量﹥2个、缺损修复区域/游离皮瓣、手术时间﹥6 h均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通过充分术前评估尽可能地减少危险因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0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创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伤、系统性疾病、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结果 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3.95︰1,平均年龄66.15岁;交通事故伤(78例,39.39%)、摔伤(49例,24.75%)、高坠伤(33例,16.67%)是老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下颌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120例);60例患者同时伴发颌面部以外的创伤,四肢损伤最多(28例);66例患有系统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50例)。19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小型或微型接骨板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结论 坠跌伤和交通事故伤是老年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 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口腔癌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4.5±9.7)岁(33~72岁)。23例患者在口腔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记录皮瓣供区穿支血管数目和类型,切...  相似文献   
4.
李璐  蔡菁华  郭国峰 《癌症进展》2021,19(11):1137-1139,1152
目的 探讨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随访3年未出现失访病例,病死率为27.78%(25/90),3年生存率为72.22%(65/90).不同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肿瘤部位、肿瘤类型、临床T分期、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化疗情况的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情况的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低分化、肿瘤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未放疗均是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具体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改善,重视术后复发、转移监测和辅助治疗,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进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congenital granular cell tumor,CGCT)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结合国内外报道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探讨CGCT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开口度和颌间距离评价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效果。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例。上颌肿瘤切除和腓骨瓣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腓骨瓣均成活。手术切缘冰冻病理检查共27处,25处结果阴性,2处(同一患者)结果阳性。术后1例患者辅助生物治疗和放疗,2例放疗。术后颜色梯度图显示腓骨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吻合,随访半年时4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1例为良。患者开口度2.8~3.2 cm,闭口位腓骨修复区域上下颌颌间距离6.5~10.0 mm。随访14~28个月,1例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局部复发。结论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可以提高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精确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