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组织甲状旁腺激素(PTH)表达和分布,以及其在CKD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本科收治并经肾活检确诊的CKD 1期及2期的肾小球肾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另取8例肾移植配型不符或肾肿瘤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对照.受试者均检测Scr、BUN、血钙、磷、PTH及25(OH) VitD3等.以Cockcroft-Gault (CG)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双血浆99mTc-DTPA清除率法检测GFR.根据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组,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PTH表达和分布;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例肾组织PTH阳性染色吸光度(A)值,并比较PTH表达强度差异.结果CKD1期及2期的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外周血钙、磷、25(OH) VitD3及PTH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PTH与上述其他指标间无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均可见PTH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而肾小球及肾间质也有少量分布,其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多,PTH表达增强.各病理类型间肾组织PTH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CKD(1期及2期)患者肾组织PTH表达增强,且早于外周血PTH的改变及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可能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 (DC-SIGN)在免疫介导肾毒血清性肾炎(NT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PsL-EGFmAb)的干预调节。 方法 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 PsL-EGFmAb干预组。模型组注射预制的兔抗大鼠肾毒血清1 ml/kg;PsL-EGFmAb组在注射肾毒血清同时及注射后2 h,注入PsL-EGFmAb 2 mg/kg;正常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于实验第4、7、14 天,分别观察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DC-SIGN+DC分布;实时定量 PCR 检测P选择素、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酌、IL-4的mRNA 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肾脏分离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DC-SIGN、CD80表达;细胞迁移试验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迁移与刺激 T 细胞的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中IFN-γ、IL-4含量。 结果 NTN大鼠第4 天起,未成熟DC-SIGN+ DC即以肾间质为主浸润并于14 d成熟,且迁移及刺激 T 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肾内分布与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改变呈正相关。此外,大鼠第4 天起肾内趋化因子及促炎因子RANTES、 TNF-?琢 mRNA表达持续上调,而抗炎因子IL-10 mRNA于第4 天明显增强随后呈下调趋势;至14 d时IFN-γ/IL-4 mRNA比值增高,与DC成熟状况呈正相关。经PsL-EGFmAb干预,伴随DC 表面 DC-SIGN 及相应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下降,DC成熟、迁移及刺激 T 细胞增殖能力受抑,肾内促炎因子下降而抗炎因子上调,Th1/Th2 偏移受到抑制。同时大鼠肾内新月体形成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减轻,且肾功能改善。 结论 DC-SIGN介导了DC 肾间质浸润,并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失衡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重要调控因素。PsL-EGFmAb在抑制DC 迁移的同时可通过靶向DC-SIGN调抑 DC成熟及功能,进而发挥防治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递增型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 incr-PD)较标准型腹膜透析(standard peritoneal dialysis, st-PD)在透析充分性、腹膜炎发生、残余肾功能(residual kinedy function, RKF)影响等方面的优劣性,为incr-PD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肾内科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随访病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以透析方案分为递增组与标准组。分析两组基线特征、透析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相关指标,同时对比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初次发生腹膜炎时间、平均尿量变化、残余肾丢失时间、初次外周水肿时间、住院率、病死率、PD技术生存时间、第1年透析费用等方面。结果 共纳入病例115例,递增组78例,标准组37例,两组间基线特征除初始尿量存在差异(1030.00比906.50 mL,P=0.014),余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析后3个月,...  相似文献   
4.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树突状细胞(DC)表面DC-SIGN及其胞内转录因子PU.1基因表达,以及对DC功能的影响。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结合PU.1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给予不同浓度Rapa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DC表面DC-SIGN表达变化;细胞迁移试验检测DC迁移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Rapa呈剂量依赖性尤以10ng/ml时可下调DC-SIGN表达(P<0.01),同时可抑制DC胞内PU.1基因表达,以及DC迁移及刺激T细胞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另发现,经siRNA沉默PU.1基因后,Rapa对DC-SIGN表达基本无影响。本研究表明,Rapa可通过抑制DC-SIGN表达,从而产生对DC迁移、刺激T细胞能力的调抑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Rapa影响PU.1基因转录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