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FasL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直肠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中的特性,筛选与FasL蛋白相互作用较强的蛋白质,通过细胞学实验(MTT法)研究FasL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对直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发现,FasL蛋白与anchor attachment蛋白、金属硫蛋白1K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经细胞耐药学实验证实.FasL蛋白、anchor attachment蛋白与金属硫蛋白1K组直肠癌HB-8348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细胞,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FasL蛋白组以及FasL蛋白和金属硫蛋白1K组直肠癌HP-8348细胞的耐药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L蛋白与anchor attachment蛋白1K结合后,增强了金属硫蛋白1K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耐药能力,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采用质控方法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94份血清标本均为HBcAb阴性,采用两种不同加样顺序对竞争抑制法存在的操作问题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差异;对酶联免疫检测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质控,以CEA检测试剂为例,回顾性将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15个不同批次的CEA标准血清结果总结分析,计算批间变异系数;选CEA临界值血清数份,选取范围在5.0~5.5 ng/ml,检测45个批次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 用两种不同顺序加样方法检测HBcAb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有很大差异,交替加样法未见假阳性结果,而顺序加样法有17.02%(16/94)出现阳性反应,属于假阳性结果.两种不同加样顺利做出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标准血清分为0,2,5,15,50,75 ng/ml,对15个不同批次试剂盒所做的标准曲线统计处理,其620nm吸光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1.8%、11.8%、9.22%、8.78%、8.46%和4.23%.该变异反映出实验室常规条件下的变异,操作者常规操作水平.临界值血清经过45次不同批次实验,其变异系数只有3.68%,均值±标准差为0.3633±0.0134.结论 对酶联免疫试验中采用竞争抑制法的项目应采用交替加样法以便减少假阳性;对ELISA实验操作中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质控,能够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asL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直肠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中的特性,筛选与FasL蛋白相互作用较强的蛋白质,通过细胞学实验(MTT法)研究FasL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对直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发现,FasL蛋白与anchor attachment蛋白、金属硫蛋白1K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经细胞耐药学实验证实.FasL蛋白、anchor attachment蛋白与金属硫蛋白1K组直肠癌HB-8348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细胞,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FasL蛋白组以及FasL蛋白和金属硫蛋白1K组直肠癌HP-8348细胞的耐药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L蛋白与anchor attachment蛋白1K结合后,增强了金属硫蛋白1K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耐药能力,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以CEA作为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术前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总的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75.00%(51/68),57例无远处转移和11例有远处转移者检出率分别为70.20%(40/57)和100.00%(11/11).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组 Dukes A、B、C、D期检出率分别为36.36%(4/11)、68.42%(13/19)、85.19%(23/27)和100.00%(11/11),Dukes C+D期检出率明显高于Dukes A+B期(P<0.01).淋巴结转移者检出率为86.84%,而无转移者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假阳性,此方法的特异性为97%.结论: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较高,其术前检出率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对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307例、结直肠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38例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30例可溶性E-选择素血清水平,分析其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CEA、CA199和CA242比较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为(66.82±27.91)ng/mL,与正常对照组[(17.94±5.53)ng/mL]及良性疾病组[(21.65±8.18)ng/mL]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Dukes病理分期及肝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直肠癌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CEA、CAl99和CA242阳性率分别为65.47%、36.16%、26.71%和33.55%,可溶性E-选择紊与另3项常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3项常规肿瘤标志物平行联检法,其诊断灵敏度为52.20%,明显低于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率(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辅助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laudin-1和claudin-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46/60)和85.0%(51/60),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20.0%(4/20)和30.O%(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laudin-1和Claudin-4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对其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Claudin-1和Claudin-4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以CEA作为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术前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总的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75.00%(51/68),57例无远处转移和11例有远处转移者检出率分别为70.20%(40/57)和100.00%(11/11).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组 Dukes A、B、C、D期检出率分别为36.36%(4/11)、68.42%(13/19)、85.19%(23/27)和100.00%(11/11),Dukes C D期检出率明显高于Dukes A B期(P<0.01).淋巴结转移者检出率为86.84%,而无转移者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假阳性,此方法的特异性为97%.结论: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较高,其术前检出率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对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307例、结直肠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38例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30例可溶性E-选择素血清水平,分析其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CEA、CA199和CA242比较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为(66.82±27.91)ng/mL,与正常对照组[(17.94±5.53)ng/mL]及良性疾病组[(21.65±8.18)ng/mL]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Dukes病理分期及肝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直肠癌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CEA、CAl99和CA242阳性率分别为65.47%、36.16%、26.71%和33.55%,可溶性E-选择紊与另3项常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3项常规肿瘤标志物平行联检法,其诊断灵敏度为52.20%,明显低于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率(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辅助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