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耳石症患者复位治疗后仍有残余头晕,根据残余头晕临床表现,结合古代医籍,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笔者认为"肾精不足、督阳不升"是其发病机制,据此提出"补肾调督"针刺治疗取穴思路,以肾俞、命门、百会、神庭、印堂为主穴,同时临证治疗时随患者病因病症灵活配穴,可荣养肾气,疏通头部经脉,使得清阳得升,脑海得充,眩晕立止。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铁死亡参与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GEO数据库和FerrDb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数据集和铁死亡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疾病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差异分析,GO与KEGG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疾病差异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取共同基因。通过LASSO、SVM-RFE及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并进行免疫浸润相关性、靶标药物预测及分子对接模拟等分析。结果:GSE45885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基因1 751个,GSE145467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基因4 358个,二者交集获得疾病相关基因集,共508个。将疾病基因集与铁死亡相关基因集取交集,共获得17个疾病相关铁死亡基因。经过机器学习筛选后得到3个核心基因,分别为GPX4、HSF1、KLHDC3。结论:铁死亡参与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机制可能与GPX4、HSF1、KLHDC3表达下调有关,为后续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及疗效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