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6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及临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对侧髋部骨折分组,对两组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首次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围术期实际失血量、术后短期瞻望、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合并症、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定)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15例出现对侧髋部骨折;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术后短期谵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Harris评分、术后FIM评分是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出现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后谵妄、内科合并症等被动因素,以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等主动因素.术后患者需积极接受内科疾病的治疗,并增强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髋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以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中,是否应用肱骨距支撑螺钉对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47例应用PHILOS接骨板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及临床随访,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肱骨距支撑螺钉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密度),及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量、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撑螺钉组的复位丢失程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无支撑螺钉组(P<0.05).结论 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手术中应用肱骨距支撑螺钉可以使骨折复位及固定更加牢靠,术后功能康复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保守治疗老年患者的短期死亡原因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收治的年龄≥65岁的91例因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的患者,统计患者1年随访期内病死率,按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组间死亡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部位、住院时间、患者伤前活动能力、内科合并症以及血液学指标。结果随访1年,91例患者中21例死亡,病死率23.1%,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6例、心血管疾病4例、脑梗死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伤前活动能力、住院时间、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至少两种内科合并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伤前能力是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短期病死率高,主要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多种因素与死亡相关,患者伤前活动能力差是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住院后应积极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必要时无需严格卧床以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Kummell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诊断和治疗仍存争议,对于此病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 目的:深化对Kummell病的认识并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短期疗效。 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13例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和邻椎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认为VAS减少50%为疼痛明显缓解,ODI减少50%为功能明显改善。 结果: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VAS平均评分分别为6.7±0.88、4.3±0.64、3.6±0.69和3.2±0.9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率为81%。12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ODI平均评分分别为23.5±1.90、15.0±0.86、13.8±0.60和12.5±0.5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1%。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时伤椎高度平均为(18.5±1.59)c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随访时各时间点邻椎高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伤椎节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12个月时伤椎节段Cobb角平均为14.6°±1.46°,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目前对于Kummell病的认识仍存不全面;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半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挽救髋部功能、恢复行走能力的确切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髋关节手术入路深、创面大,围术期失血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及后期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比较隐性失血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以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对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质疏松、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输血)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645.38±84.98)m L,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r=-0.674,P0.01);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年龄、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术前抗凝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通过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MBP、GAP-43、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MBP、GAP-43、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组内NIHS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2.7%)高于对照组(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10.7%,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且不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联合Bobath康复疗法对老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卒中类型分为A组(缺血性脑卒中,n=72)和B组(出血性脑卒中,n=48),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患者分为A1组(n=36)和A2组(n=36),将B组患者分为B1组(n=24)和B2组(n=24)。A1、B1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obath康复疗法,A2、B2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obath康复疗法+tDCS技术治疗;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y-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Sheikh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10(IL-10)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FMA评分、Sheikh评分、MoCA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2组患者FMA评分、Sheikh评分、MoCA评分高于A1组,NIHSS评分低于A1组(P0.05);治疗后B2组患者FMA评分、Sheikh评分、MoCA评分高于B1组,NIHSS评分低于B1组(P0.05)。(2)治疗前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血清hs-CRP、SOD、IL-10水平及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2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水平低于A1组,血清SOD、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高于A1组(P0.05);治疗后B2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水平低于B1组,血清SOD、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高于B1组(P0.05)。(3)治疗后A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轻于A1组(P0.05),而B1组与B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S技术联合Bobath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躯体控制能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外,t DCS技术联合Bobath康复疗法还有助于减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