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器官移植后如何监测受者的免疫状态,并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目的:探索新型免疫状态定量监测方法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是否有抗原特异性.方法:建立 C57→BALB/c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分别输注 C57/BALB/c 混合脾细胞悬液及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在细胞输注后检测2种混合细胞悬液比例变化及供体细胞杀伤率,同时设置 BALB/c→BALB/c 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免疫低下裸鼠对照组及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与之对比.结果与结论: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组和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小鼠对供体 C57 脾细胞有强烈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其中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特异性杀伤作用稍弱,而输注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的小鼠细胞注射2~4 h内没有明显特异杀伤作用,但免疫低下的裸鼠始终未表现出特异性杀伤.说明实验建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状态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皮肤移植受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荧光染料CFSE差异浓度标记活细胞体内示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活细胞体内示踪的方法较多,但是应用荧光染料浓度差异实现不同细胞体内示踪的方法目前仍不成熟.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荧光活性染料CFSE标记的小鼠脾细胞体内示踪情况,建立稳定的单染料差异浓度标记活细胞的体内示踪方法.方法:取C57BL/6J及BALB/c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CFSE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活性:将染色的混合细胞输注BALB/c小鼠后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CFSE标记的小鼠脾细胞活力良好,荧光显微镜下见全部细胞标记后均发绿色荧光,形态正常,CFSE标记阳性率为95%.CFSE染色时,在浓度相差20倍时流式直方图才显示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峰,即CFSE低浓度用0.3 μmol/L,高浓度用6 μmol/L.异基因的C57BL/6J脾细胞在输注1 d后就快速消失,而同基因BALB/c脾细胞能够在BALB/c小鼠外周血中长期存在,但是两种细胞荧光强度均未见降低,说明荧光染料CFSE差异浓度标记活细胞进行体内示踪是一种稳定的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 建立C57BL/6至BALB/c小鼠皮肤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与贴壁法富集BALB/c小鼠BMSCs,自尾静脉输注.实验分3组,每组10只小鼠.A组:正常BALB/c小鼠+自体BMSCs,B组:仅行皮肤移植,C组:皮肤移植后BALB/c小鼠+自体BMSCs.检测各时间段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结果 由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分离的细胞具有BMSCs的一般特征,C组较B组移植后皮肤免疫排斥反应明显减轻,IL-2、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在术后第7天(F=248 954.6,P<0.05;F=148 311.7,P<0.05)、第14天(F=117 372.3,P<0.05:F=126 743.3,P<0.05)均有降低.结论 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术后输注自体BMSCs可以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2、IFN-γ等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活细胞体内示踪的方法较多,但是应用荧光染料浓度差异实现不同细胞体内示踪的方法目前仍不成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荧光活性染料CFSE标记的小鼠脾细胞体内示踪情况,建立稳定的单染料差异浓度标记活细胞的体内示踪方法。 方法:取C57BL/6J及BALB/c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CFSE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活性;将染色的混合细胞输注BALB/c小鼠后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 结果与结论:CFSE标记的小鼠脾细胞活力良好,荧光显微镜下见全部细胞标记后均发绿色荧光,形态正常,CFSE标记阳性率为95%。CFSE染色时,在浓度相差20倍时流式直方图才显示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峰,即CFSE低浓度用0.3 μmol/L,高浓度用6 μmol/L。异基因的C57BL/6J脾细胞在输注1 d后就快速消失,而同基因BALB/c脾细胞能够在BALB/c小鼠外周血中长期存在,但是两种细胞荧光强度均未见降低,说明荧光染料CFSE差异浓度标记活细胞进行体内示踪是一种稳定的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们自1985年7月至2000年7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45例,女175例,男:女=1:1.21,年龄13~77岁,平均年龄45岁。结石分布:左肝管130例(40.6%),右肝管65例(20.3%),双侧肝管125例(39.1%)。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54例(16.8%),合并胆道静脉曲张8例(2.6%),合并胆管癌3例(占0.9%)。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多种方法证实明胶酶A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关于其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国内外鲜有探讨。我们建立了大鼠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应用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A酶原、活性形式及mRNA的动态改变,探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A的生物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ZHJ-MAPCs与人肝细胞系L02在体外间接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其横向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分别接种于盖玻片上的ZHJ-MAPCs和人肝细胞系L02共置于直径10cm培养皿中实现间接共培养。于间接共培养第1、3、5、7天免疫细胞化学鉴定ZHJ-MABCs的ALB、AFP、CK-18、CK-19等肝细胞特征性表型表达变化情况,并设阳性对照(单独培养的L02细胞)和阴性对照(单独培养未经诱导的ZHJ-MAPCs),计数阳性细胞比率。结果AFP在ZHJ-MAPCs间接共培养第1天即表现为强阳性。ALB在共培养第3天出现较强的阳性,第5天达到高峰。CK-18在培养第5天开始出现阳性。CK-19在各时间点均为阴性着色。阳性对照细胞ALB及CK18有较强的阳性表达,AFP弱阳性表达,CK19阴性表达。阴性对照细胞均为阴性表达。结论与人肝细胞系L02间接共培养能够诱导人骨髓来源的ZHJ-MAPCs向成熟肝样细胞横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有一种方便、有效、实用的保护生物反应器装载细胞活力及功能的方法,设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人工肝用肝细胞的低温保护液迫在眉梢。 目的:验证海藻糖作为低温保护剂在4 ℃低温保存肝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C3A人永生化肝细胞系在不同低温保存液(DMEM培养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加有不同浓度海藻糖的乳酸钠林格氏液,UW液)4 ℃保存24,48,72 h。复苏后行细胞活力、细胞损伤指标、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等检测,并通过荧光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不同低温保存液保存不同时间C3A细胞的活力、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表现均有所不同,其中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海藻糖组均优于单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但不如UW液组(P < 0.01)。而保存24 h的不同浓度海藻糖组及UW液组与乳酸钠林格氏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海藻糖能有效减轻低温对肝细胞凋亡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可成为低温保存液中有效及重要的保护剂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借助“3D”腹腔镜系统完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 例胆囊良性疾
病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的病史,上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手术均在“3D”腹腔镜系统辅助下经脐部单一操作孔进
行操作。结果2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5 min及50 min,平均40 min。患者术后8 h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
恢复正常饮食,第2天均出院,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3D”腹腔镜系统能够在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时很好地显露术区组织层次
结构,特别是一些关键组织结构如“胆囊三角”,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女,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8小时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90/min,血压106/60 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可扪及一4 cm×3 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全腹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弱.闭孔肌试验阳性.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0.80,血红蛋白121 g/L.粪常规无异常.初诊为急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脓肿,行急诊手术.术中见阑尾呈4.5 cm×3.0 cm×3.0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表面光滑,与周围无粘连,阑尾系膜上有1枚淋巴结大,盲肠、回肠无病变.切除肿块和淋巴结,肿块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示阑尾结核.术后抗结核、抗感染治疗,并行相关检查未发现其他结核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