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水培试验探究半夏生长的最适pH,为半夏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半夏用不同pH(3.0,4.5,6.0,7.5,9.0)的霍格兰氏营养液进行培养,然后测定半夏幼苗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H范围为6.0~7.5时,半夏种茎萌发率较高,半夏幼苗生长较快,光合作用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大鼠移植慢性排斥组织中CD40和CD40L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肾组织中CD40/40L的原位表达特点。以期阐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在移植肾脏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共分3个实验组:即同种异体移植不用药对照组、用品系移植组、同种异体移植CSA治疗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移植肾脏组织CD40/CD40L表达进行观察,并结合肾间质中浸润的炎性细胞CD3^ 和CD68^ 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排斥肾组织中CD40/CD40L表达分布不同,间质淋巴细胞以表达CD40为主,CD40L表达肾实质细胞表达为主。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间质CD40^ 细胞数与CD3^ 、CD68^ 细胞数密切相关;CD40L^ 细胞数与CD3^ 细胞数呈正相关,与CD68^ 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可能在移植肾慢性排斥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DCs单抗对大鼠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时CD40/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树突状细胞(DCs)单抗单独或与甲泼尼龙(MP)联合应用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并结合检测大鼠移植肾CD40/CD40L表达水平,探讨其抗排斥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同系移植组,不用药实验对照组;MP治疗组:DCs单抗治疗组;DCs单抗+MP治疗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内CD40/CD40L表达,每一样本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大鼠DCs单抗单独或与MP联合治疗组受体鼠存活时间较不用药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其中DCs单抗+MP治疗组尤为明显,术后7d,不用药实验对照组移植肾脏组织CD40/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DCs单抗+MP治疗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组及DCs单抗组(P<0.01),同系移植组表达水平最低。结论:单独应用DCs单抗或与MP联合应用均显著延长大鼠肾移植存活期,干扰CD40/CD40L共刺激通路信号传导可能是其抗排斥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KDR)阳性细胞在在心肌球样结构、血管和心肌成形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约250 g Wistar大鼠。消化分离心肌球源性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免疫表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与血管细胞的分化。结果 KDR阳性细胞体外呈指数生长并形成细胞团,并生成心肌前体细胞[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阳性],并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产生自主搏动。同时KDR阳性细胞还以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血管状结构。结论 KDR阳性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形成心肌球样结构,具有心肌和血管细胞分化潜能,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供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