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医疗护理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全球都面临护理人力资源长期不足的严峻形势,护理工作量迅速增大,难以满足社会医疗需求。Aiken等~([1])研究发现,患者死亡率较高与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密切相关。工作强度大、方式多变、环境复杂,护理人员不仅要面临一定的职业暴露,还要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妥善处理,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此外,现有医疗环境和护理资源对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决策力产生了制约,不利于优质护理的建设。科技发展推动医疗水平,人工智能相关护理技术可一定程度满足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护理质量。本文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与嵌夹结扎法在巨大肝脏肿瘤切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31例诊断为巨大肝脏肿瘤的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15例采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RF-LR组),16例采用传统的嵌夹结扎法(CC-LR组)。比较两组间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评估未见明显差异。CC-LR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1 000 ml vs 600 ml,P=0.005)及需输血患者例数(13例 vs 6例,P=0.029)较RF-LR组显著升高,但两组间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死亡例数并无统计学差异。RF-LR组术后1年、2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0%、70.0%、35.0%,与CC-LR组患者(76.9%、61.5%、38.5%)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能有效减少巨大肝脏肿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患者例数,尤其对合并肝硬化患者适用,且与嵌夹结扎法具有相似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目前磁锚定牵拉器械内磁体横截面过小、牵拉力不足及高度过高等缺点,提出面向LESS手术应用的伞形磁锚定牵拉暴露器械的设计方案.方法 伞形磁锚定牵拉暴露器械由伞帽、伞骨和组织夹构成,3个伞骨与伞帽以可活动转轴相连,实现置入状态(敛拢状态)和工作状态(舒展状态)的转换.结果 在敛拢状态下伞形磁锚定牵拉暴露器械可通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目前磁锚定能量器械研究的不足,设计一种应用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磁锚定激光刀机器人。方法:磁锚定激光刀机器人基于980 nm半导体激光设计,由控制器、激光器、光纤、激光刀、电源及外磁体组成。利用猪肝脏及鱼鳔建立猪肝囊肿模型,通过猪肝囊肿切开引流术在体外对磁锚定激光刀机器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磁锚定激光刀机器人可通过25 mm戳卡置入腹腔,实现4个自由度的运动及肝脏组织的切割,且与外磁体和电动机控制间无电磁干扰风险。结论:磁锚定激光刀机器人弥补了当前磁锚定能量器械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提高磁锚定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及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导丝突破法治疗困难胆管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治疗失败的1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9例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端端吻合口狭窄,使用经口单人操作胆道镜(SpyGlass)进入胆道;3例为复杂上腹部术后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使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进入胆道。分析操作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病人中,4例针尖样狭窄者均通过胆道镜辅助完成导丝穿越吻合口;余8例为完全狭窄,接受导丝硬头突破法治疗9次(7次SpyGlass胆道镜和2次PTCS),其中6次成功。胆道镜下导丝突破法技术成功率为76.9%(10/13)。导丝通过狭窄后放置PTCD导管(3例)、塑料支架(3例)及全覆膜金属支架(4例)。2例失败者通过PTCD会师及十二指肠内瘘口治疗成功。术后轻度胆管炎2例,保守治疗好转,无出血、穿孔、胆瘘等与导丝突破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1(3~34)个月,4例已脱支架,无狭窄复发。结论 胆道镜下导丝突破法治疗ERCP或PTCD失败的困难胆管吻合口狭窄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的存活状态,为临床应用温热蒸馏水杀灭腹腔游离肝癌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3B分别应用渗透压为148 m Osmol/kg和90 m Osmol/kg的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缓冲溶液及0 m Osmol/kg的蒸馏水作用后,运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其活性及状态。结果 148 m Osmol/kg及90 m Osmol/kg渗透压的HEPES缓冲溶液对肝癌细胞株Hep3B的杀伤作用不明显,作用30 min后仍有较强的活性;0 m Osmol/kg渗透压的蒸馏水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杀伤效果增强,作用10 min后才可杀灭肿瘤细胞。结论在肝癌手术中应用温热蒸馏水灌洗需要持续作用10 min以上方可起到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作用,进而预防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种止血方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将患者根据术中止血方法分为A组(垂体后叶素)、B组(缩宫素)和C组(垂体后叶素+肌瘤蒂部套扎),每组40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207)。C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B组,C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B组,C组的术前与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A、B组(P<0.05)。C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A组,C组的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少于B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肌瘤蒂部套扎的止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了一种用于门腔分流的磁吻合装置.包含两对子母磁环.它基于磁吻合技术,通过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血管内外分别放入母磁环和子磁环后,子母磁环相吸并压迫并固定血管壁,从而在门/腔静脉建立磁吻合口.从而可实现无缝线化门腔侧侧吻合.该装置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吻合速度快、吻合效果理想,更重要的是门腔吻合口不会扩张,因而可显著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器官移植》杂志近十年刊文的特点。方法  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器官移植》杂志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刊载的学术论文,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3与VOSviewer 1.6进行发文量、基金论文比、发文作者、发文科研机构以及关键词分析。结果  《器官移植》杂志2010年至2019年共发表学术论文919篇,年均发文量92篇,发文量呈现整体平稳趋势。基金论文比、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达100%。高产作者主要形成以石炳毅、陈规划引领的两大研究集合。第一作者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以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署名为主的全国性学术机构署名发表的纲领性论文多达58篇。《器官移植》杂志篇均作者数为4.94名,两名或两名以上作者论文占比近年均保持在90%以上。科研机构分析显示《器官移植》杂志刊载论文的篇均机构数为1.60所。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肝移植、肾移植、器官移植是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领域。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移植、肾移植、器官移植、器官捐献、移植后并发症、移植免疫、终末期肝病、异种移植、干细胞移植等9个主要领域。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异种移植、α-1,3-半乳糖、移植免疫、凋亡、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流式细胞术是当下研究热点。结论  《器官移植》杂志刊载学术论文的作者遍布全国各大移植中心,其论文涉及器官移植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热点,并刊登了大量全国性学术机构署名发表的纲领性论文,展示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和最高水平,是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0.
背景:普通外科手术中,磁吻合技术以操作简便、吻合迅速、对位准确、吻合质量确定、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备受关注,但磁材料留置体内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生物可降解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有望解决此问题。 目的:研制适用于外科吻合用的生物可降解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并评价其主要磁性能、体外降解性能。 方法: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钕铁硼微粒,以溶剂挥发法将纳米钕铁硼微粒与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分别为2.5%、5%、7.5%、10%、20%、30%、40%、50%),在特定温度(60,80,100,120,140 ℃)、压力(6,8,10,12,14 MPa)条件下,以温压成型工艺压制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检测其最大磁能积。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恒温振荡浸泡法进行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聚乳酸与羟基乙酸摩尔比分别为90/10、70/20、50/50)体外降解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磁体降解前后显微形态结构变化及降解时间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摩尔比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生物可降解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在一定范围内与纳米钕铁硼微粒含量、成型温度及成型压力呈正比,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呈反比。在工艺参数为温度120 ℃、压力12 MP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为5%时其磁性能最佳,最大磁能积为45 kJ/m3。生物可降解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在体外的降解过程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内部组分的摩尔比密切相关,降解时间与聚乳酸含量呈正比,与羟基乙酸含量呈反比,聚乳酸与羟基乙酸摩尔比90/10、70/20、50/50组的降解高峰期分别为8,6,4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