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厄贝沙坦治疗组(Irb)3组,每组12只。第8周、12周末收集大鼠血、尿标本,测定血液IL-8I、L-10、血糖、肌酐、尿素氮、尿液24小时尿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肾质量/体质量比值。结果 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IL-8均高于对照组,而DN组8周、12周的IL-8又高于Irb组(26.51±2.34)ng/L vs(16.12±2.11)ng/L,(59.32±1.28)ng/L vs(21.46±2.59)ng/L(P<0.01);Irb组和DN组12周均高于8周(21.46±2.59)ng/L vs(16.12±2.11)ng/L,(59.32±1.28)ng/L vs(26.51±2.34)ng/L(P<0.01);但Irb组上升幅度小于DN组。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IL-10均低于对照组,而DN组8周、12周的IL-10又低于Irb组(21.27±2.49)ng/L vs(25.58±3.52)ng/L,(18.05±3.55)ng/L vs(33.22±2.97)ng/L(P<0.01);DN组12周的IL-10低于8周(18.05±3.55)ng/L vs(21.27±2.49)ng/L(P<0.01);而Irb组12周的IL-10高于8周(33.22±2.97)ng/L vs(25.58±3.52)ng/L(P<0.01);C组12周与8周的IL-8I、L-10无明显变化(P>0.05)。IL-8与IL-10显著负相关(r=-0.659,P<0.01);IL-8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质量/体质量比显著正相关(r=0.596、0.764、0.845、0.635、0.830,P<0.01),而IL-10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质量/体质量比显著负相关(r=-0.835、-0.739、-0.757、-0.745、-0.810,P<0.01)。结论厄贝沙坦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使促炎症细胞因子IL-8分泌减少,同时刺激分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改善DN大鼠肾脏肥大程度和尿蛋白排泄,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8、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厄贝沙坦治疗组(Irb组)3组,每组12只。第8、12周末收集大鼠血液标本,ELASA方法测定血液IL-6、IL-8、IL-10和CRP含量。结果 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CRP、IL-6、IL-8均高于C组;而DN组8周、12周的CRP、IL-6、IL-8又高于Irb组(P〈0.01)。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IL-10均低于C组,而DN组8周、12周的IL-10又低于Irb组(P〈0.01);C组12周与8周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厄贝沙坦不同程度地抑制DN大鼠IL-6、IL8和CRP的产生,刺激IL-10的分泌,从而部分逆转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失衡,降低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的硬化,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郄会卿  董焕娥 《河北医药》2009,31(3):381-381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DM)发病的主要因素,其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炎症学说备受关注,认为DM为一先天性免疫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是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6、IL-8在DM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ELISA酶免法观察DM病患者血IL-6、IL-8水平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郄会卿  董焕娥  吴亚  王春秀  刘东梅 《河北医药》2010,32(19):2729-273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或脂代谢紊乱、氧化失衡、血管活性物质、遗传因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炎性反应在DN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旨在观察DN大鼠血液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8、IL-10、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是颈椎病的重要表现,对下颈椎的三维运动特点和生物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下颈椎运动的特点,阐述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发病机制。本文在利用体视图像确定脊柱运动三维坐标的原理上,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脊柱三维运动双平面立体测量系统,对下颈椎的三维运动进行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波金间断吸入对视力、眼底微血管及脑动脉的影响。方法将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40只眼,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卡渡金吸入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卡波金吸入,治疗前后查视力、眼底、氧分压及经颅多普勒。结果卡渡金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扩张眼底微循环和增加眼底血氧供应的作用。结论卡渡金可改善眼底、脑部缺血,提升视力。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的调节因子,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IL-6是体内许多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作为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参与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近期有文献报道,IL-6基因的异常表达以及IL-6水平的增高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为了研究IL-6在DMⅡ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ELISA酶免法观察DMⅡ患者血IL-6水平变化,并就其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50%[1],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抑郁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障碍之一,它对脑卒中预后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缺乏主动性,从而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本研究旨在讨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甘露醇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脱水降颅压的药物,一般每天3~4次,但由于其浓度及渗透压高,用中静脉滴注速度快,易对血管造成损伤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胀痛的感觉,重者可发生无菌性炎症,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为30%~50%,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1],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厌世和自杀等行为,因此PSD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选用护理干预配合西酞普兰治疗PSD,以寻求更好的治疗PSD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