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医学进步的21世纪,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脑性瘫痪的患病率却有所升高。目前尚不能控制其发生,不能对其行病因学治疗,传统的康复、药物、矫形手术等治疗均不能有效解除痉挛,且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由徐林引入我国后,不断完善。近年来,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后行康复等治疗逐渐成为国内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首选方案。SPR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完善给广大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名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等,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病变不一。以往认为其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骨关节炎基础研究的逐步深入,认为除了增龄、磨损、肥胖外,还有生化、遗传等因素均可抑制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合成,促进蛋白多糖、透明质酸和胶原的降解,另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学因素等都可能与OA的发病有关,从分子水平阐明OA发病机理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透明质酸(hyaluronate,HA)作为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对HA在OA中的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骨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5-12有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与骨关节炎关系的文章,检索词“osteoarthritis,IL-17”,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2有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与骨关节炎关系的文章,检索词“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7”,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白细胞介素17、骨关节炎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4篇相关文献,其中16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28篇,其中16篇系重复同一研究,12篇为临床报道。资料综合:白细胞介素17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关节软骨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一氧化氮产量,增强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13)的表达,增强蛋白聚糖酶和胶原酶活性,促进软骨蛋白多糖及胶原降解,并增强单核细胞对软骨基质的破坏,从而诱导和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白细胞介素17在骨关节炎疾病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基本肯定,但其作用途径以及其与症状的关系等尚未完全明确。从分子水平阐明骨关节炎的发病途径以及针对该途径的免疫治疗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光导椎板拉钩系统在微创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56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15分法进行评定,术前常规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CT,腰椎磁共振等检查。在应用光导椎板拉钩系统下分别进行微创手术(3cm~3.5cm),完成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结果:56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访56例,平均随访时间14月。术前(JOA)评分平均(3.63±1.43)分,术后平均(13.3±1.0)分,症状体征平均改善率85.01%,术前术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根据改善率,优40例,良11例,可5例,全组优良率91.07%。结论:采用光导椎板拉钩系统应用常规脊柱手术器械进行脊柱后路手术,切口小、创伤少,术后恢复快,证明光导拉钩系统下椎间盘切除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创新,近远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方法:对18例骨筋膜室高压患者进行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去除敷料,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同时进行减压切口清创后逢合术。结果:12例患者减压效果良好,减压术后7—10d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减压切口创面新鲜,切口缝合成功,术后无再发筋膜室压力增高、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骨筋膜室高压减压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组织肿胀、防止创面感染和创面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和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钛笼重建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患者5例,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例.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7表达水平。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7例(41膝)KOA患者与24例(24膝)志愿者膝关节液中IL-17浓度并比较两组差异。将KOA患者按综合评分法分为轻(13膝)、中(19膝)、重(9膝)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膝关节液中IL-17浓度的差异。结果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7浓度为156.76±112.7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18.74pg/ml(P〈0.01)。轻、中、重三组患者膝关节液中IL-17的浓度分别为50.16±24.15pg/ml、154.63±47.39pg/ml、314.83±105.89pg/ml,呈现出随着病情分级逐渐加重而IL-17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IL-17作为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KOA疾病的诱发、触发了病理改变、加快了病情的进展。IL-17可作为判断KOA临床病情、预后的免疫学指标之一。对IL-17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分子水平阐明KOA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KOA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87例患者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6例,女51例;年龄35~78岁,平均60.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38例,股骨颈肿瘤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70例术前双下肢不等长,肢体短缩1~6 cm.Harris评分(34.81±1.36)分.患者术前均进行双下肢长度测量和X线片模板测量,确定髋臼中心,设计截骨平面和选择股骨颈长.术中应用克氏针法测量及综合调整决定截骨平面,确定合适的假体长度.术后测定对比双下肢长度差异.结果 2例于术后第5天出现浅表感染,局部引流后治愈;4例于术后4周出现脱位,2例手法复位成功,2例手术切开复位.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1.50±1.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双下肢等长17例中1例延长1.5 cm;70例不等长患者中,术后66例恢复等长(均在1 cm以内),4例延长或短缩1.6~2.1 cm,总等长率94.25%.结论 术前、术中双下肢长度和X线片模板测量、综合调整,以及术后矫正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学生外科技能培训,我校开设显微外科选修课。本文从理论、实验、临床教学经验,教学管理及学生品格培养等方面总结了我校的实践经验,探讨改进显微外科技能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