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与传统网眼油纱封闭网状植皮创面法进行比较,分析银离子生物敷料封闭网状植皮创面方法应用于烧伤、创伤等各种开放创面植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为银离子生物敷料覆盖网状植皮创面,对照组(12例)为传统网眼油纱封闭网状植皮创面.记录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创面情况、植皮后创面感染情况、术后第一次更换最内层敷料时间、术后第一次换药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计算植皮成活率、术后植皮创面感染率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试验组术后植皮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 vs 50.0%,P<0.05);试验组术后第一次更换内层敷料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2.50±1.05 vs 5.42±2.02,P<0.01);试验组第一次更换内层敷料时间晚于对照组[(7.50±1.05)d vs (4.08±1.31)d,P<0.01];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4.33±1.50)d vs(16.42±1.93)d,P<0.05];试验组术后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97.50±1.87)%vs(91.42±4.48)%,P<0.01].结论 银离子生物敷料封闭网状植皮创面的方法可以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浆肌层损伤对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400例接受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后增强MR T1WI显示子宫肌层灌注全时段矢状位或轴位图像上子宫浆肌层是否出现灌注缺损分为损伤组和完整组。比较2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肌瘤位置、类型(浆膜下、黏膜下及肌壁间肌瘤)、体积、肌瘤前缘至前腹壁的距离、消融参数(功率、总剂量)、消融后肌瘤无灌注区体积(NPV)、消融率、能效因子、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损伤组90例,完整组310例。2组间患者年龄、子宫肌瘤体积、肌瘤前缘至前腹壁的距离、HIFU消融功率、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肌瘤位置及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损伤组较完整组患者BMI及消融率更高(P均0.05)、HIFU消融总剂量及EEF更低(P均0.05)。2组均未出现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分级C~F级并发症,发热、骶尾部疼痛、下腹部疼痛等SIR A、B级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56%(5/90)及2.26%(7/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6,P=0.206),无妊娠及分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可能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高BMI、位于宫底的浆膜下肌瘤、易消融肌瘤(消融剂量及EEF低、消融率高)HIFU消融术后浆肌层损伤风险高。浆肌层损伤对于术后妊娠及分娩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以1%磺胺嘧啶银乳膏为对照,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将30例受试者共计60处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予以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FDA称三抗软膏)治疗,对照组予以1%磺胺嘧啶银乳膏(SSD)治疗,均每日换药,周期21d。观察用药后7、14、21d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菌株清除率、创面愈合率、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本试验共入组30例,无病例脱落,所有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1)用药后7、14、21d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0%、26.7%、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60.0%、50.0%,P<0.05)。(2)用药后7、14、21d试验组菌株清除率分别为39.6%、72.9%、7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4.1%、47.7%,P<0.05)。(3)用药后7、14、21d试验组中革兰阴性杆菌清除率分别为48.1%、85.2%、92.6%,革兰阳性球菌清除率为28.6%、57.1%、61.9%;第14、21天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用药后7、14、21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6.6±31.9)%、(66.7±33.6)%、(78.5±27.4)%,对照组为(25.9±26.9)%、(53.6±33.0)%、(66.0±29.7)%;第14、21天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3.4±1.5)分,对照组为(4.6±1.7)分,P<0.001;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心肝肾功能及听力未见明显损伤。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乳膏对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磺胺嘧啶银乳膏,局部使用时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且革兰阴性杆菌清除效果优于革兰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亲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另选取35例结肠腺瘤患者和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培养法检查粪便菌群分布,并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前后采集结肠癌组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水平,并与两对照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结肠癌组患者术前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7.71±1.59)Log10、(6.93±1.69)Log10、(7.37±1.49)Log10、(7.43±0.89)Log10、(7.37±1.31)Log10]和术后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8.68±1.68)Log10、(7.85±1.76)Log10、(5.97±1.53)Log10、(6.12±1.14)Log10、(5.83±1.25)Log10]与结肠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腺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6.85±0.97)Log10vs(6.01±0.62)Log10、(6.61±0.92)Log10vs(5.59±0.68)Log10、(7.95±1.52)Log10vs(8.71±1.28)Log10、(8.41±1.08)Log10 vs(9.24±1.07)Log10、(7.96±1.42)Log10vs(8.72±1.22)Log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术后更为严重。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有利于结肠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蛋白Galectin-3和P27与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微创手术临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58例该院消化内科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每例患者术中所取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Galectin-3和P27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最后分析两种蛋白与ESD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癌组织Galectin-3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P2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分层分析示二者表达量与瘤灶大小和超声黏膜结构有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是否阳性表达与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其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 Galectin-3和P27可能作为早期胃癌临床分子病理的评估指标,且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