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钙库调控钙离子通道(SOCC)在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2~3个月龄,体重360~3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n=8)、切口痛组(I组,n=9)、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n=9)、切口痛+瑞芬太尼+SOCC抑制剂(YM-58483)组(Y组,n=10)。IR组和Y组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持续60 min; C组和I组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持续60 min。I组、IR组和Y组于给药后10 min于右后足底做一切口,于给药前24 h(T_0)、给药后2 h(T_1)、6 h(T_2)、24 h(T_3)、48 h(T_4)测定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WT)。Y组于每次行为学测试前2 h鞘内注射10μl浓度为1000μmol/L的SOCC抑制剂YM-58483,其余各组注射等容量溶剂PEG300。取L_(4-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SOCC主要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和Orai1阳性细胞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STIM1和Orai1以及磷酸化的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Ⅱα(p-CaMKⅡα,CaMKⅡα的激活状态)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T_1—T_4时IR组TWL明显缩短、MWT明显降低(P0.05),I组、IR组和Y组脊髓背角STIM1和Orai1阳性信号细胞数、STIM1和Orai1蛋白含量、脊髓p-CaMKⅡα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组比较,IR组和Y组脊髓背角STIM1和Orai1阳性信号细胞数、STIM1和Orai1蛋白含量、IR组脊髓p-CaMKⅡα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Y组T_1—T_4时TWL明显延长(P0.05),T_2—T_4时MWT明显升高(P0.05),Y组脊髓p-CaMKⅡα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SOCC蛋白含量增加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觉过敏的形成,鞘内注射SOCC抑制剂YM-58483明显减少了p-CaMKⅡα蛋白含量,改善了大鼠由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痛觉过敏,提示脊髓中SOCC通路通过磷酸化CaMKⅡα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觉过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余伊  孙强  茆梦  黄晨嘉  吴波 《口腔医学》2023,(12):1076-1080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儿童日间多生牙拔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江苏省口腔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日间门诊全麻拔牙的患儿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40例。丙泊酚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6~12 mg/(kg·h),瑞芬太尼10μg/(kg·h)。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瑞马唑仑0.3 mg/kg,麻醉维持瑞马唑仑0.8~1.5 mg/(kg·h),瑞芬太尼10μg/(kg·h)。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组儿童手术时长、意识消失时间、拔管时间、镇静失败率等指标。结果 R组T1-T4时刻MAP、HR高于P组(P<0.05)。R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P组(P<0.05),但拔管时间短于P组(P<0.05)。两组患儿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但R组的补救镇静...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大脑简化论的观点,脑内神经元网络由两种类型的神经元组成: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元和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神经元。在所有的皮层回路中,GABA能神经元仅占10%~20%,尽管如此,GABA能神经元仍能控制整个大脑中锥体神经元的活动,如果GABA能神经元功能被破坏,兴奋性神经元取而代之,将导致高级大脑功能的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对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病人156例,术前1 d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SCD-Q9)评估病人是否发生SCD,麻醉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相关标志物,术后1~3 d采用中文版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病人是否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根据是否发生POD将病人分为POD组与非PO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D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分析SCD预测POD的价值。结果 POD组病人SCD发生率、血清IL-6和神经丝轻链水平显著高于非PO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D的危险因素为SCD(OR=1.952,95%CI:1.183~3.532,P<0.05)、高血清IL-6(OR=1.103,95%CI:1.052~1.154,P<0.05)。SCD与IL-6预测POD的AUC分别为0.768(95%CI:0.692~0.845,P<0.01)和0.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部分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首次行胸腔镜解剖性部分肺切除手术患者896例,年龄18~79岁,ASAⅠ—Ⅲ级,术前所有患者肺功能正常。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合并症、术中出入量及PPCs等围术期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胸腔镜部分肺切除PPCs的危险因素。结果有220例(24.6%)患者发生PPCs(并发症组),其中最常见的肺炎有135例(1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组患者术前白蛋白35 g/L、右肺手术、多肺叶肺段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单肺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无并发症组(P0.05),液体入量明显少于无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2 h(OR=1.605,95%CI 1.113~2.314,P=0.011)、白蛋白35 g/L(OR=1.806,95%CI 1.094~2.981,P=0.021)、右肺手术(OR=1.443,95%CI 1.043~1.998,P=0.027)、多肺叶肺段手术(OR=1.998,95%CI 1.348~2.932,P=0.001)是胸腔镜部分肺切除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肺通气时间延长(2 h)、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35 g/L)、右肺手术及接受多肺叶肺段手术可作为胸腔镜部分肺切除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