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 男,26岁。腰痛伴双下肢麻木40天,下肢瘫痪,小便失禁20天。检查:腰_3棘突叩击痛,胸_(11)以下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软瘫。X线平片示胸_8下缘骨质破坏。脊髓碘油造影:腰_3完全梗阻。术中见腰_(1~4)硬脊膜外烂鱼肉样肿瘤,两端未见正常  相似文献   
2.
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附1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与方法为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我们将156例病人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甲氰咪呱组各78例。全组男98例.女58例;年龄42~86岁,平均58.2岁。出血部位:基底核98例,脑叶22例,丘脑15例,脑干9例,小脑12例。伴意识障碍31例。脑出血后3d内发生应激性溃疡126例.3~7d7例.〉7d23例。奥美拉唑组予静脉推注奥美拉唑40mg/次,2次/d,连续5d;甲氰咪胍组给予甲氰咪胍静脉滴注600mg/次,2次/d,连续5d。两组均应用止血敏,并行降颅压、降血压、抗感染及输液支持等治疗。对脑出血量大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疗效判定标准:①胃液无血;②大便转黄;③大便潜血隐性。24~48h内出血停止为显效,49~72h为有效.〉72h为无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7岁。间断性头晕,呕吐,进行性加重8年,症状与头位有关,抬头时出现或加重,近3年被迫昼夜保持低头胸膝卧位。曾头颅CT平扫两次均报告未见异常。查体:神清语利,被动体位,极度消瘦,视乳头无水肿,双眼球水平震颤,神经系统未见其它异常。脑CT平扫显示:四脑室稍扩大并幕上轻度脑积水。增强扫描显示:四脑室内均一强化病变。MRI显示:肿块呈稍长,约4cm×3cm×3.5cm,诊断:四脑室肿瘤。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术中见四脑室一边缘光滑游离的肿瘤,仅与四脑室底部稍粘连,分块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年行颅内动脉瘤手术 2 9例 ,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ASAⅠ~Ⅱ级 2 9例 ,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 3 1~ 72岁 ,平均 (4 8.8± 12 .7)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2例 ,后交通动脉瘤 6例 ,颈内动脉瘤 9例 ,大脑中、后动脉瘤各 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医。其中 6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而行急诊手术 ,余 2 3例经保守治疗 1~ 4周后行动脉瘤夹闭术。2 麻醉方法2 9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插管。术前 1h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2~ 3mg·kg- 1 ,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 1 …  相似文献   
5.
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骨窗的"门洞效应"即眶上锁孔入路(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SKA)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创伤小路径短,能直接到达病变,减轻了脑牵拉,同时去除眶顶板的骨性突起,可以增加显露范围及视角,与标准翼点入路及眶颧入路比较,减少了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而且显露范围及手术致残率并无明显差异.手术显微镜及内窥镜的利用又解决了照明及视野的问题.随着专用于锁孔入路的同轴控制显微手术器械的应用,SKA治疗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眶上锁孔入路下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为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10个成人尸体头颅行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解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及其穿支动脉的显露情况。结果外侧可显露同侧大脑中动脉的最大范围(1.88±0.26)cm;内侧可显露对侧颈内动脉的最大范围(0.77±0.15)cm;上方可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最高点距前颅底平面(0.66±0.17)cm。前交通动脉的穿支数(3.10±1.20)支;A1的穿支数(6.35±2.18)支;Heubner返动脉平均(1.20±0.62)支,其中11/24起源于ACoA水平,8/24源于A2,5/24源于A1。结论眶上孔、额骨颧突、前床突、视神经及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是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标志;眶上锁孔入路对于Willis环前循环及其穿支动脉显露良好,适用于Willis环前循环部位的动脉瘤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对肿瘤全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颅中窝型5例,采取颧弓-翼点入路和颞底-硬膜外入路;后颅窝型5例,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骑跨型15例,采取颞底-天幕和幕上下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以CT、MRI为主要依据,显微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3,GLUT-3)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在病理条件下的表达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HIF-1α与GLUT-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Ⅱ~Ⅳ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2.6%、83.3%、100.0%;同样,GLUT-3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6.8%、77.8%、10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GLUT-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IF-1α与GLUT-3蛋白表达均上调,并且两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