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安全有效性及患者中期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采用ALPPS手术治疗HCC的13例病例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ALPPS手术,剩余肝体积(FLR)/标准肝体积(SLV)ALPPS第一步手术前25.3%±4.7%,第二步手术前39.6%±3.6%。ALPPS第一步手术时间(354.0±63.5)min,术中出血量(696.0±200.0)mL;第二步手术时间(311.0±296.5)min,术中出血量(796.0±650.0)mL。ALPPS第一步手术围手术期仅发生胆漏1例;第二步手术围手术期发生Clavien-DindoⅠ~ⅢA级并发症3例(2例肝腹水,1例肠梗阻),≥ⅢB级并发症1例。术后90 d内死亡1例(7.7%)。术后1、3、5年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53.8%,46.2%,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8%、38.5%、23.1%;本中心同期37例HCC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63.4%、51...  相似文献   
2.
放置胆道支架是治疗胆道良性狭窄(benign biliary stricture,BBS)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胆道支架是塑料支架和自膨式金属支架,但塑料支架易堵塞、移位,需要频繁更换;而金属支架价格昂贵、取出困难。生物可降解胆道支架(biodegradable biliary stent,BDBS)安全有效且无需移除,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支架,但迄今为止临床使用经验有限。当前生物可降解支架最常用的材料是聚二恶烷酮,有限的人体试验显示其生物相容性良好。近期经内镜和经皮经肝放置自膨式聚二恶烷酮胆道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研究令人瞩目,初步的结果也令人鼓舞,但较高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也让人担忧。逐步增多的临床研究显示BD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展现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要对长期临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同一术者操作的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LC)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ECBD+LC)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7 月期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102 例,患者接受同一术者操作的ERCP+LC(n=65)或LECBD+LC(n=37),对两组手术中转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ERCP+LC组在手术时间[(129.88±47.91)min vs (183.54±74.75)min,P<0.05]、住院时间[(7.15±3.14)d vs( 10.68±5.00)d,P<0.05]方面优于LECBD+LC组;在手术中转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CP+LC和LECBD+LC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术者同时熟练掌握两种方法才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HCC患者57例,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14例, 年龄(51±1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术前预留剩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30%的患者行前入路ALPPS术患者作为研究组(n=20);术前预留剩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35%的行右肝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37)。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结果研究组中高-中分化HCC患者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步肝切除术。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644(535, 780)比352(269, 401)min]、术中出血量[1 650(1 338, 2 200)比650(500, 925)ml]和需要输血患者的比例(60.0%比29.7%)均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