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适应范围、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进行的30例内镜指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胃间质瘤2例,结肠腺瘤20例,早期结肠腺瘤局灶性癌变8例。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定位准确,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0~90min,术中出血量10~40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d。术后未发生大出血、吻合口漏、切口感染或腹腔内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住院时间4~6d。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指导下腹腔镜手术对于内镜下难以切除,而腹腔镜下又定位困难的胃肠道肿瘤,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为胃肠道小肿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与肛门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行低直肠癌保肛手术的82例患者, 根据吻合口位置, 将病例分为5组, 吻合口距离肛缘距离用L表示: Ⅰ组: L≤3 cm, Ⅱ组: 3 cm < L≤4 cm, Ⅲ组: 4 cm < L≤5 cm, Ⅳ组: 5 cm < L≤6 cm, Ⅴ组: 腹膜返折水平下L>6 cm。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功能进行主、客观评定, 同时设立未涉及盆底及肛门部手术操作的降结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  从肛门直肠测压评估方法可以得出: 1)对照组和各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Ⅰ~Ⅳ组术后3个月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缩榨压和最大耐受容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 3)Ⅱ、Ⅲ、Ⅳ组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即接近正常值(P>O.05); 4)Ⅰ组术后12个月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最大耐受容量仍较术前低(P < 0.05), 但缩榨压接近正常值(P>O.05); 5)对照组有1例患者未引出RAIR(Recto anal inhibitory reflex), 各组手术后均有(RAIR)消失, 但术后12个月RAIR阳性率较术后3个月明显增加。采用徐忠法的肛门功能主观评估法得出: Ⅰ~Ⅴ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的分别是: 1)术后3个月时有: Ⅰ、Ⅱ、Ⅲ组; 2)术后6个月时有: Ⅰ、Ⅱ组; 3)术后12个月时仅: Ⅰ组; 4)其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严格遵循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由熟练的手术者操作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术式, 吻合口距离肛缘3 cm以上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经过长时间(1年)的修复或排便锻炼都可以保住肛门功能, 吻合口距离肛缘5~6 cm以上的直肠癌术后3个月即可基本恢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行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44例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中,35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3例无效。2例终止治疗后失访。总有效率为93.2 %。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无创、费用低、无需住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85万人,其中7%~28%的病人首发症表现为急性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传统治疗只能急诊行梗阻的近端结直肠癌性造瘘术,待患者全身基本情况得以改善后,再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行造口还纳术,这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便秘研究的日益深入,成人巨结肠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各50例,音乐组检查中播放背景音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对检查中不适的耐受性。结果音乐组患者检查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小,不适程度减轻,耐受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景音乐可有效缓解患者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减轻不适感,提高其耐受性,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7.
黄忠诚  刘祺  苏冀 《腹部外科》2011,24(3):142-143
成人型巨结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前者是由于远端结肠、直肠黏膜下神经丛(Meissner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Auerbach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所致,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多见,约10%病人出生后症状轻微,直到成人期症状明显时才得以诊断;而后者则可由精神性、神经性、药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10 d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9例患者置管减压引流全部成功。全部病例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 d,腹围由(89.8±2.7)cm减小到(73.1±5.1)cm,腹腔内压力由(24.0±3.7)cmH2O减至(11.6±2.2)cmH2O;胃管引流量从(750.0±110.3)ml下降至(10.5±8.7)ml;减压导管引流量从(1 634.7±114.2)ml下降至(8.4±1.7)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从(5.6±1.1)cm缩小至(1.7±0.4)cm(P=0.001或P〈0.01)。所有病例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无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的特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便秘的诊治相对滞后,临床疗效不满意,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不同类型便秘特有的分子机制亟待阐明,亟需新的用于诊断的生物标志分子和治疗靶点。面对当前便秘诊治中的问题,要用转化医学理念打破现有的思维禁锢,用新的思维方法寻找便秘新的研究方法和诊治途径,提高便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