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Ⅰ、Ⅱ期原发乳腺癌肿瘤浸润距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4例 、 期原发乳腺癌进行研究 ,通过自肿瘤缘至乳头中心每隔 0 .5 cm作切片 ,确定肿瘤浸润距离 ,观察到肿瘤大小 ,肿瘤分期与浸润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同时通过肿瘤位置与乳头浸润关系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肿瘤位置距乳头越近 ,乳头受累机率越大 ( P<0 .0 5 )。 、 期乳腺癌肿瘤浸润距离均局限在 2 .5 cm以内。临床手术中无需过分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应根据肿瘤浸润距离及肿瘤与乳头的位置关系采用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大染色胃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0例行放大染色胃镜检查,观察胃小凹形态,指导靶向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160例行普通胃镜检查下的黏膜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放大染色胃镜组中,发现肠上皮化生49例,轻-中度异型增生22例,重度异型增生11例,早期胃癌3例,病变越接近肿瘤,胃小凹分型越高;普通胃镜组中,发现肠上皮化生25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重度异型增生7例,早期胃癌1例.放大染色胃镜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53.13%)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26.88%).结论 放大染色胃镜指导靶向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普通胃镜,应用放大染色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胆总管切口的处理方式有T型管引流和一期缝合两种常用术式,前者术后并发症多且患者带管时间长,而后者有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致胆道高压及胆漏的风险.本文探讨J型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LCBDE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结果:OPN表达阳性率为63.95%(55/86),其中7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阳性率为68.38%(54/79),7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OPN表达阳性率为14.29%(1/7),OPN与病理类型有关(P=0.014),肺癌组织中OPN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0.865)。86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47例,其中OPN阳性率为76.59%(36/47),淋巴结转移与OPN的表达相关(P=0.007)。结论:OPN的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探查后T管引流是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其引流时间长及并发症较多,一直有学者探索替代T管引流的方法.曾有逆行经肝胆道引流[1]、经胆囊管探查引流[2]、不置引流的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口[3-4]以及顺行胆道支架引流[5-9]的报道,但各有优缺点及使用局限性.笔者研制了一种能在术后2周自行脱落的胆道支架,并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及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难取性结石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胆管难取性结石12例采取经胆总管切口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取石成功率,有无术后和远期并发症。结果:12例经1~3次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结石全部取尽,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12月,胆管结石均未复发,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分析发生胆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胆漏12例,其中8例经充分引流后治愈,3例在B超定位下穿刺抽取胆汁后治愈,1例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发现胆囊管Hom-Lock可吸收夹松脱。患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以及术中胆管支架置入与胆漏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胆总管缝合方式及术后应用生长抑素、解痉药物则与胆漏发生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手术适应证掌控不严格是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术中置入胆管支架能明显减少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与常规LC术进行比较,并对我院近年来开展两孔法LC术的经验作出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完成的两孔法LC术103例和同期开展的常规LC术305例并进行比较。结果:两孔法LC组手术时间(68±19)min,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5~10ml;常规LC组手术时间(62±15)min,3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5~10ml。两组术后均无胆漏、出血、胆道损伤等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3年无结石复发。两孔法组患者术后腹部仅在剑突下留有一约7mm的手术瘢痕。结论:与常规LC术相比,两孔法LC术减少了手术戳孔,达到了微创美观的效果,符合微创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病例资料,探讨老年男性多发腹股沟疝的主要病因及个体化治疗的手术方法.在补片修补术中创新提出平片修补"五针固定法",并对前列腺增生慢性尿潴留并发腹股沟疝行联合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的建立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种植转移模型。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肌层,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为100%(20/20),肝脏转移率为45%(9/20)。结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