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病例,探讨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临床表现:耳鸣、耳聋2例,面部麻木10例,头痛13例,肢体乏力、行走不稳12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肢体轻瘫6例,共济运动障碍8例。术前行CT检查及MRI检查。肿瘤最大直径为3.0~6.0 cm。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8例,胆脂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大型听神经瘤1例,软骨肉瘤1例,脑转移瘤1例。结果脑膜瘤8例中SimpsonⅡ级切除5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3例;胆脂瘤2例全切除;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例;听神经瘤1全切除;软骨肉瘤1例行大部切除;脑转移瘤1例全切除。术后感觉性失语: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出现,1个月内恢复。第Ⅲ颅神经麻痹1例,第Ⅴ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周围性面瘫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1例。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可以近距离暴露肿瘤,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2.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额结节沿侧脑室长轴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额结节穿刺治疗脑室出血20例(经额结节穿刺组),传统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血肿清除率、带管时间、感染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经额结节穿刺组,术后24h复查颅脑CT显示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4.15±9.47)%,引流管带管时间平均为(3.15±0.93)d,无一例颅内感染,无继发再出血,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结局评分量表(GOS)评分为3.9±0.97;②对照组,24h复查颅脑CT示血肿清除率为( 18.78±6.77)%,带管时间平均为(7.15±3.20)d,4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继发再出血,术后3个月时GOS评分为3.15±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额结节穿刺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快速清除血肿、明显缩短带管时间、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8年至2006年收治垂体腺瘤476例,其中符合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直径〉4cm)49例。我们应用显微手术技术,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滑车神经鞘瘤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车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第3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1 过敏反应 例1:女,48岁.因"上感"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0 min后脸面部、颈部、前胸先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融合成片.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1.5 h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1].  相似文献   
7.
滑车神经鞘瘤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车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多发性脑动脉瘤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时机的选择。②方法采用手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或两者结合治疗多发性脑动脉瘤21例。③结果治愈18例,死亡3例。④结论主张一次性解决所有的动脉瘤,以介入方法为首选。在病人情况欠佳的情况下,优先解决当前出血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经不同入路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26例嗅沟脑膜瘤病例,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 26例病人中,男,10例,女,16例。术前CT及MRI检查发现为前颅窝底一圆形或卵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增强均一强化明显。肿瘤位于中线5例;向右侧延伸9例;向左侧延伸12例;压迫大脑前动脉8例;压迫视交叉5例;骨质增生7例;肿瘤侵蚀筛窦6例;侵蚀蝶鞍3例;肿瘤周围脑水肿18例。26例病人按肿瘤大小及位置,分别经额眶开颅,翼点开颅及前纵裂开颅在显微镜下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7例,SimpsonⅡ级切除19例。术后新发嗅觉丧失5例;术后短期失明1例,经神经营养治疗21天后视力恢复,随访1年视力恢复正常;术后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恢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较小肿瘤采用经翼点及前纵裂入路,较大肿瘤采用经额眶入路,可以近距离达到肿瘤而无需切除脑组织,有利于切除肿瘤基地,阻断肿瘤血供,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头痛20 d入院.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及肿瘤病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Ⅳ级,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