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5例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于局部介入后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统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计算客观缓解率(ORR )、临床受益率(CBR)、临床获益持续时间(DoCB)并随访观察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CR、5例PR、7例SD、2例PD,mOS为14.9个月、mPFS为7.8个月、中位DoCB为8.4个月,ORR为40%,CBR为86.7%。Ⅲ级不良反应为贫血2例、高血压2例和白细胞减少1例,未观察到Ⅳ级不良反应。 结论 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能够显著延长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ABCR评分对我国肝癌患者再次行TACE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连续行TACE治疗的126例肝癌患者,根据其甲胎蛋白、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ABCR评分.进一步根据ABCR评分将患者分为-3~0分组,1~3分组和≥4分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其生存期是否有差异.结果 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0.0个月,95%CI [21.6,38.4];-3 ~0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7.0个月,95%CI[32.8~81.2],1~3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95%CI[0.4~31.6],≥4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95%CI[5.6~18.5].3组患者的生存期应用进行统计学检验对比,其卡方值为24.00,P<0.05,证明3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R评分对我国肝癌患者是否再次行TACE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设计良好的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CTHA)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4例, 其中33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3例为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增强MRI测量的肝细胞癌长径为5~44(17±8)mm。所有患者均先在DSA手术室经右股动脉置入5 F眼镜蛇导管或5 F肝管, 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 随后将患者转运至CT手术室。经肝动脉留置导管高压注射对比剂, 行CTHA引导下经皮肝细胞癌射频消融。靶病灶及周边至少5 mm的安全边缘在CTHA显示为无强化的消融坏死区域作为消融终点。消融结束后拔针时消融针道, 最后拔除动脉导管及导管鞘。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MRI和消融前CTHA发现的病灶数量, 统计CTHA引导射频消融技术成功率及CHTA对比剂用量。结果 44例患者在消融前CTHA扫描时有13例患者发现术前MRI未能显示的额外病灶。44例患者术前MRI和CTHA显示的病灶数量分别为64和91个,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Z=-3.24, P=0.001)。1例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选择造影参数探讨一种保证肝癌DSA的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0年1月78例肝癌介入病人,分析DSA图像时排除机器设备、后处理软件等因素的影响,只分析与造影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质量评判。结果通过对所选病例的图像进行分析评判,其中图像质量优43例、良26例、差9例。结论选择恰当的造影参数是高质量DSA成像的关键,需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及性质等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56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80岁,平均(56±10)岁;肿瘤最大径1.5~10.0 cm,平均(4.5±2.2)cm.其中单发转移灶35例,多发转移21例,共98个病灶.患者均为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全身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且无其他脏器转移证据者.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术后每个月行肝功能、血象、肿瘤标记物检查,每3个月行腹部CT增强扫描1次.对于随访过程中肿瘤的局部残存及复发,在可能的前提下仍行RFA治疗.根据治疗后的影像表现分为病灶完全消融组和病灶部分消融组2个亚组.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对所有患者的整体生存期及两个亚组的生存期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FA全部采用经皮途径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完成.32例患者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后达到局部病灶完全消除(病灶完全消融组);24例患者病灶部分消除(病灶部分消融组).随访时间l0~48个月,平均(25±10)个月.死亡33例,至今存活23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95%可信区间:24~32个月).至观察终点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4%(46/56例)、71.4%(40/56例)、41.1%(23/56例).病灶完全消融组和部分消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例)和4.3%(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可以有效控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分析循环中VEGF浓度在血清和血浆中的差别,及其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从20例未曾接受过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取血清和血浆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浓度做自身对照比较。同时分析血小板计数与血清VEGF和血浆VEGF的相关性。结果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血浆VEGF(P=0.000,Z=-3.920),血清和血浆VEGF浓度显著正相关(R=0.883,P=0.000)。血清、血浆VEGF浓度均与血小板计数正相关(R=0.652,P=0.002;R=0.487,P=0.029),血浆VEGF浓度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较弱。结论由于受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血浆VEGF可能更适于监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透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良性放射性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对12例良性放射性食管狭窄行透视下球囊扩张治疗。最大球囊直径为15mm(n=19),20mm(n=5),25mm(n=2)。对此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吞咽困难复发和并发症分别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者共接受了26次球囊扩张(平均2.2次),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75%,5例患者仅行1次扩张。7例患者在首次扩张后出现复发,随后进行了重复扩张。1例患者出现Ⅰ型食管穿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尽管球囊扩张的复发率高,透视下球囊扩张仍然是简单、安全治疗良性放射性食管狭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吞咽困难患者,其中喉癌14例,食管-纵隔瘘18例,颈段食管癌35例.22例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45例行X线引导下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d、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术后1个月胃造瘘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鼻-胃营养管置入组(P<0.05).术后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造瘘组的治疗费用为鼻-胃营养管置入组的2.6倍.结论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营养管置入术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安全、有效,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优于营养管置入术,但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9.
排班一直是护士对工作满意与否的主要因素,如何选择最好的人员管理及排班方法,是一位成功的护理行政管理人员必修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接触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材料,由于防护不当或被高危人群接触,致中毒或皮肤“药疹样皮炎”时有发生。病例集中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多为五金及电子元件的清洗工,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皮损、发热和肝功能受损。因此配合抢救,做好皮肤护理对促进康复显得更为重要,2000年以来,我院也陆续收到此类病人,现将有关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治疗与护理要点简介于下,以供同行参考。1 病例简介 病例1,樊某,男,19岁,某电镀厂临时工,其工作是在车间使用三氯乙烯清洗小件金属物品如钥匙扣、皮带头等。工作2天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发热41℃,3周后皮疹融合成大片遍及全身,继而出现水疱,皮肤刺痛,水疮破溃后有黄色分泌物,以颈、面、会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