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巴塞罗那(BCLC)B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BCLC B期原发性肝癌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TACE治疗基础上,口服替吉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6例,总有效率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略高于对照组12.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PIN R S)、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L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INR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LC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吉奥与TACE联合治疗BCLC B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 pylori)家庭内感染状况及传播特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 随机分层选择郑州市9个不同社区266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对所有家庭成员行H. pylori抗体血清学检测, 对既往已根除人群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 明确其现症感染情况, 分析家庭总体感染情况, 菌株分布情况, 父母、子女及夫妻关系的成员感染情况。结果 266个家庭共731人, H.pylori阳性者397人, 个体感染率为54.31%(397/731)。Ⅰ型菌株感染占77.83%(307/397), Ⅱ型菌株感染占22.67%(90/397)。H.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家庭年收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9、0.410、0.213, 均P>0.05), 吸烟史(χ2=0.071)、饮酒史(χ2=0.071)、就餐地点(χ2=0.009)、胃肠道症状(χ2=0.047)、胃病家族史(χ2=0.069)及胃癌病史率(χ2=0.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感染率较低(χ2=4.449, P<...  相似文献   
3.
背景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新的二联疗法在根除H.pylori方面疗效显著,但在我国感染率较高的部分中原地区尚未得到验证。 目的 探索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或呋喃唑酮二联疗法根除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初次诊断为H.pylori现症感染者1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铋剂四联疗法组〔A组:雷贝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n=55〕、雷贝拉唑联合莫西林二联疗法组〔B组: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3次/d;n=54〕和雷贝拉唑联合呋喃唑酮二联疗法组〔C组:雷贝拉唑(20 mg)+呋喃唑酮(100 mg),3次/d;n=52〕,三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各组H.pylori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成本-效果比。 结果 意向性分析(ITT分析)结果显示A、B、C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6%(46/55)、81.5%(44/54)、48.1%(25/52);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B、C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8.5%(46/52)、83.0%(44/53)、51.0%(25/49)。A组和B组H.pylori根除率(ITT分析及PP分析)高于C组(P<0.016 7)。PP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37/154),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20/52)、7.5%(4/53)、26.5%(13/49),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皮疹、心悸、头晕、乏力等,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占9.7%(15/154)。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16 7)。A、B、C组的成本-效果比依次是3.33、4.17、3.78,A组成本-效果比最低。 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二联疗法与标准铋剂四联疗法对H.pylori感染患者初次根除H.pylori疗效相似,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的备选方案。此外,本研究显示雷贝拉唑联合呋喃唑酮二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低,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氯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疟疾、类风湿性疾病治疗的药物,同时还是一种自噬抑制剂,而且多项研究表明,氯喹能抑制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在体外细胞实验与荷瘤鼠模型上进一步观察氯喹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氯喹(0、25、50 μmol/L)体外作用于肝癌Huh7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将75只裸鼠皮下接种Huh7细胞建立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于接种后7 d(均已成瘤)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25 mg/kg氯喹(低剂量氯喹组)、50 mg/kg氯喹(高剂量氯喹组),1次/d,连续30 d。期间记录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收集移植瘤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内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 μmol/L),两个浓度氯喹均能明显抑制肝癌Huh7细胞的增殖,并呈明显的时间、浓度效应(均P0.05)。荷瘤鼠模型中,两个剂量氯喹组的肿瘤生长均较对照组明显抑制,且高剂量氯喹组较低剂量氯喹组的肿瘤生长抑制更为明显(均P0.05);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个剂量氯喹组肿瘤组织中LC3、p62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高剂量氯喹组的升高水平明显大于低剂量氯喹组(均P0.05)。结论:氯喹体外与体内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 慢性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 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 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 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 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 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 结果 1 015例患儿中,感染H. 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 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 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 结论 在中原地区,H. 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肝爽颗粒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抽取的80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试验组(肝爽颗粒治疗)与参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均于2020.1-2021.1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参照组及试验组总胆红素(TBI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较于参照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前参照组及试验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脏硬度值(LMS)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较于参照组PCⅢ、Ⅳ-C、HA、LN、LSM水平较低(P<0.05)。结论 将肝爽颗粒治疗应用于肝纤维化患者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意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