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139例腰椎滑脱症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技术原则和注意事项,阐明本病的病因病理及手术治疗机理。方法对101例手术病人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两大指标系统进行评价。结果101例手术病人随访结果显示,两项指标系统均有较高的优良率。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述开展无纸化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管理制度研究的意义,指出在建设无纸化EMR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病历真实性、法律效力、雷同性、安全性以及缺漏错误等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分析,提出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对病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加强归档后的管理、制定备份和恢复机制、完善保密和授权制度、健全借阅管理、执行复印制度、加强对电子签名管理、实行惟一编号管理、强化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因素类型,为优化配置资源,制定疾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155544名住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以主要诊断为依据,按照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并用帕累托图分析疾病构成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 疾病类别构成呈现较为集中的特征,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属于因素类别中的A类,是主要因素,占所有出院患者总人数的79.11%。死因构成中,损伤中毒和外伤病死率达1.32%,位于第一顺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病死率分别为0.61%和0.58%,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居前三位,病死率较高的是损伤中毒和外伤、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是防治关注的重点。1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陪护人员的有效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实现精准防控,开发了电子陪护证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基于互联网,与医院信息系统无接口,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陪护人员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保安或护士通过电子陪护证照片和日期对陪护人员进行核对,从而保证只有陪护人员才能出入医院,杜绝代替陪护等现象。通过试用后在医院内推广应用,配合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疫情高效化、常态化防控。电子陪护证对提高陪护管理效率、方便人员进出、有效节约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在现实中,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主体的共生关系与理想状态相比较,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不高,共生模式大多还处于偏利共生或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共生界面的沟通和交流受到阻碍。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判断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供给主体的共生关系,分析其应然状态,探究其实际状态,提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协同供给的实现路径,具体为完善和强化服务供给系统共生单元,提高医联体内共生单元的关联度,优化共生单元的共享界面,保障交互界面畅通,构建利益共同体以及改善共生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1例早期行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评估51例患者,其中GOS1分8例,GOS2分6例,GOS3分9例,GOS4分11例,GOS5分17例。结论早期应用双侧额颞顶部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尤为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压氧预适应组,各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并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or 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和LICOX CMP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分别监测伤区局部脑血流(rCBF)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iO2)变化,利用光镜观察伤区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伤后24h高原组较平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rCBF和PbtiO2下降,病理损伤加重;高压氧预适应组较高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rCBF和PbtiO2升高(均为P〈0.05)病理损伤减轻。结论高压氧预适应可诱导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小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胶质瘢痕、轴突再生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ICR小鼠6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n=12)、单纯损伤组(n=18)、莱菔硫烷组[5 mg/(kg·d)SFN,ip,n=18]、溶剂对照组(等体积玉米油腹腔注射,n=18).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余各组行脊髓夹伤术,制备脊髓夹伤模型.建模后1、7、14、21、28 d进行小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MS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建模后7d各损伤组小鼠脊髓GFAP、CSPG、P65表达情况,28 d后各损伤组GAP-43表达情况;ELISA检测建模后7d各组小鼠脊髓TNF-α、IL-1β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建模后7d各损伤组小鼠脊髓GFAP、CSPG、P65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BMS评分9分,各脊髓损伤组术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28 d时单纯损伤组评分为(2.17±0.41)分,溶剂对照组(2.33±0.52)分,莱菔硫烷组(3.33±0.52)分,后者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行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各脊髓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CSPG、P65表达增加,单纯损伤组与溶剂对照组较莱菔硫烷组更明显.术后7d莱菔硫烷组GFAP、CSPG、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单纯损伤组与溶剂对照组低(P<0.05),术后28 d莱菔硫烷组GAP-4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单纯损伤组与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建模后7d,莱菔硫烷组小鼠脊髓TNF-α、IL-1β表达较其余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莱菔硫烷可减轻小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轴突再生,改善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泰勒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其教育思想对课程与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学设计是课程组成层次之一。依据泰勒原理和我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化学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订评价计划、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900MHz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为假辐照组(0mw/cm2)、辐照1组(1mW/cm2)和辐照2组(3mW/cm2)。假辐照组在辐照1组和2组进行辐照时置于常规条件下培养。辐照1组和辐照2组又根据辐照方式不同分为2个亚组:连续辐照亚组,于细胞接种后第2天起每天辐照2h,连续6d;一次性辐照亚组,于接种后第6天一次性辐照12h。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以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900MHz电磁辐射后,与假辐照组相比,辐照1组和2组神经干细胞表面粗糙,有"孔洞"、"裂隙"样改变,细胞质均匀化改变,细胞器结构明显改变,细胞核形态结构破坏,核膜消失,染色质固缩、边集,这些改变在辐照2组更为明显。与假辐照组相比,辐照1组和2组细胞表面粗糙度(Ra)明显增加(P<0.05),其中辐照2组较辐照1组更为显著(P<0.05)。前述变化在连续辐照和一次性辐照的细胞中均存在且相似。结论 900MHz电磁辐射可致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胞膜和胞内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损伤样改变,且与微波辐照剂量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