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用于改善经常规化学治疗(化疗)无效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破溃的效果。方法 10例晚期乳腺癌经常规化疗及系统靶向治疗均无效,肿瘤增大伴皮肤破溃,伴恶臭、渗液、出血及感染等;于DSA引导下对其行TAE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0例均成功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出现栓塞相关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术后7天皮肤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0天9例皮肤破损面积减小、1例皮肤破溃加重;术后2个月内6例、术后3个月内10例皮肤破损面积增大并症状复发。结论 TAE用于治疗伴皮肤破溃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症状,但中长期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术中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1 44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TBD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446例PTBD手术中,共发生肝动脉损伤7例,发生率为0.48%。所有病例均采用透视引导穿刺,其中未成功置入引流管者7例(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采用增强CT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5例骨肿瘤患者,均于栓塞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获得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肿瘤增强CT值-肿瘤平扫CT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肿瘤增强CT值-周围肌肉增强CT值);于外科手术前24 h接受血管造影,根据造影评分分为乏血供(≤ 1分)组及富血供(>1分)组,并接受肿瘤局部栓塞。以ROC曲线分析CT值评估肿瘤血供的效能。结果 455例骨肿瘤中,85例乏血供,370例富血供。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的AUC分别为0.967、0.973及0.967,增强CT值+强化值、增强CT值+与周围肌肉差值、强化值+与周围肌肉差值的AUC分别为0.977、0.969、0.979,三者联合AUC达0.979。结论 增强CT可于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其中肿瘤强化值评价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6.
双能量CT联合金属伪影削减算法显示微弹簧圈定位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双能量能谱CT(DESCT)扫描获得的虚拟单色谱(VMS)图像联合金属伪影削减(MAR)算法在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的肺结节患者,微弹簧圈置入后,对其行DESCT扫描。选择最佳光子能量水平,在最佳能量水平重建VMS图像及经MAR算法处理的VMS图像(VMS+MAR),比较VMS、VMS+MA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选择74 keV为最佳能量水平。74、90、110、140 keV VMS+MAR图像质量优于50 keV图像(P均<0.05);74、90、110、140 keV水平VMS+MA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4 keV VMS+MAR图像质量优于VMS图像(P<0.05)。2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结论 74 keV VMS图像联合MAR算法可有效抑制微弹簧圈金属伪影,清晰显示肺结节。  相似文献   
7.
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切除术前CT定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指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肺内小结节患者(共53个结节,直径30mm)行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将微弹簧圈植入紧邻肺小结节边缘的肺组织内,使22个结节内的微弹簧圈的尾部位于脏层胸膜之外。于定位当日或次日行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VATS下完整切除全部肺内小结节(直径3~26mm)。51个(51/53,96.23%)肺内小结节应用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个(2/53,3.77%)微弹簧圈植入后发生移位;定位术中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气胸6例、轻微肺泡出血9例。结论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小结节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VATS切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子宫圆韧带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后大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因其创伤微小,止血疗效确切,已逐渐成为产后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有时单纯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并不能成功止血,提示除子宫动脉之外,其他潜在的子宫供血动脉亦有可能是产后出血的"罪犯"血管。本研究观察子宫圆韧带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