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抗菌药使用现状,加强用药管理。方法:查阅某医院260例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按照设定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使用率65.00%(≥2种56.80%);联用率47.93%;注射剂使用率85.80%;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率100.00%;无指征用药29.58%;菌检及药敏率仅为4.75%。使用频率高的多为价格昂贵的新型抗菌药。结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处方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症状的椎体血管瘤通过相应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表现为单纯疼痛的13例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表现为脊髓压迫的9例患者根据受压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脊髓血管造影栓塞3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2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后方内固定4例。结果随访6~36个月,表现为单纯疼痛的患者术后3~5 d不适症状完全缓解;表现为脊髓压迫的9例患者:术后1周,2例恢复较明显;术后2个月,2例已完全截瘫的患者病情未进行性加重;术后2个月,5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均恢复正常。22例患者随访期间行MRI检查,16例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不同临床症状的椎体血管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以减少创伤、改善症状、防止复发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好及施)辅助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用温感型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局部外敷联合应用治疗66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优46例,良13,可7例,有优良率达89.4%。有效率为100%,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布洛芬缓释胶囊与温感型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联合应用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8月~2006年8月收治的35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LDVT者3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项单因素相关分析中有9项有显著性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4周内有手术史以及有外伤史。结论对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骨科住院患者,应警惕LDVT发生,如有D-二聚体测定阳性等危险因素应予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FG、D-二聚体测定结合危险性评估(WELLS评分分组)的方法预测下肢深静脉栓塞可行性.方法 2005年8月1日~2006年8月1日骨科住院病人64例,已排除合并有对DVT有肯定影响因素的患者.术后当天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危险度评分表(wells评分表)进行评分分组:低危组:分值<1;危险组:1≤分值≤2;高危组:2<分值.术后当天,抽静脉血进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FG(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记录结果.术后4~7天,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记录结果.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评价相关实验室测定指标结合wells评分对DVT的初步预测效果.结果 通过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得出:实验室指标结合wells评分对各组患者诊断价值的准确性评价结果分别为:64%、7 7%、9 2.5%.结论 FG、D-二聚体测定结合wells评分可用于骨科术后D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建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预警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对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发生的预警机制。方法对既往无血栓形成病史的下肢骨折及骨病住院病人(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者也纳入统计组)共44例,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危险度(Wells评分表)的评分和进行的实验室指标监测,分析这些指标对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对得出的统计学资料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根据危险度的评分定为高危组患者相应的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vWF)均呈阳性,且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数值与Wells评分呈正相关(可建立回归方程),予超声多普勒监测可进一步证实诊断。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处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血栓前状态(PTS),故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机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骨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一般以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代表,其发生与先天性止血异常有关,也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西方人群年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不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防治绝经后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959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取腰椎和股骨颈处的最大的骨密度值及T值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分为脆性骨折组、腰椎退行性病变组、膝骨关节炎组及无明显骨关节疾病对照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各组间腰椎BMD值及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椎退行性病变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值和T值均比其他3组明显减低(P0.05),膝骨关节炎组骨密度值和T值均高于其他3组(P0.05);(2)各组间股骨颈BMD值及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脆性骨折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值和T值均比其他3组明显减低(P0.05),膝骨关节炎组骨密度值和T值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在绝经后女性患者中,脆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其他骨关节疾病也在不同程度上与骨质疏松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治疗骨关节疾病的同时也要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关节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某院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32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小腿胫前外侧弧形切口,通过锁定钢板楔形尾端插入式固定骨折部位,32例均获得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结果 32例患者获得12个月的随访,患肢皮缘无坏死、切口无感染、无大血管损伤,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膝关节无卡压及退行性改变,骨折处均骨性愈合,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 围关节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具有高度稳定性及创伤小等优点,可加速骨折处骨性愈合,减少关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