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后期,疝与腹壁外科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多数成年人的腹壁缺损并非是由于解剖学异常引起的,而是与胶原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结缔组织损害、生存时间延长、吸烟或者基因表达异常有关.目前,外科医师已达成共识:在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的手术方式迟早会被淘汰.所幸的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假体补片已被临床实践反复证明具有良好的组织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国人耻骨肌孔和腹膜前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测量男性国人耻骨肌孔的面积,观察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情况,为基于耻骨肌孔全覆盖理念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解剖男性国人尸体24具,其中新鲜尸体2具,共计48侧.测量耻骨肌孔的面积.观察腹膜前间隙的器官结构及其位置毗邻关系.结果 国人尸体耻骨肌孔的平均面积为(19.5±3.7)cm2,左右两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肌孔大小与骨盆大小无相关性,腹壁下动脉的一些分支发至腹膜前间隙,在耻骨肌孔处的腹膜前间隙内下方有盆底静脉丛,有收集盆底血流的静脉(髂耻支)汇人腹壁下静脉,外上方有髂动、静脉,腹壁下血管斜行跨过耻骨肌孔,并发出2~3支小分支.结论 本研究能为基于耻骨肌孔全覆盖理念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为修补材料的改进提供数据,使之适合中国人的解剖构造.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对于成年病人,手术修补是唯一的治愈方法。正如19世纪Billorth预言的那样:如果能人工制造出一种与筋膜和肌腱的密度和坚韧度一样的组织,那么治愈疝的秘密就发现了。腹股沟疝假体材料的出现开启了现代外科治疗腹股沟疝崭新的一页。1935年,Carothers发现并使用合成材料,奠定了现代疝补片材料应用的基础。1958年,Usher使用聚丙烯作为疝修补材料,标志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方便抽取河南省济源、新乡两地共3所中学,再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4~18岁在校中学生471名进行PHQ-9测查,同时进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临床定式访谈(SCID)抑郁量表评定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在样本中选取88人4周后完成PHQ-9重测。结果 PHQ-9总分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条目间相关系数为0.289~0.560,各条目与PHQ-9总分相关系数为0.616~0.730,4周后重测信度为0.88。PHQ-9总分与BDI总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因子(躯体化-情感因子)突出。PHQ-9评估抑郁情绪的最佳划界分为10分,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6.8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95%CI 0.969~0.993)。结论 PHQ-9应用于青少年抑郁情绪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10分为该量表的最佳诊断划界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收口型补片SMP95958X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60例男性腹股沟疝病人,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收口型补片,对照组使用巴德改良Kugel补片。两组病人均采用腹膜前修补术式。术后2 d和3个月各观察1次,观察术后疼痛、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均无复发,研究组术后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术后2例出现异物感;两组病人术后2 d和3个月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人均未发生术后睾丸萎缩和阴囊积液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收口型补片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造口旁疝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中心220例造口旁疝病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20例病人均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2±29)(69~62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6)(5~22)d,中位随访时间18(3~72)个月。近期并发症有切口感染16例,切口血清肿23例,肺部感染6例,心力衰竭2例,不全性肠梗阻11例,造口肠管血运障碍2例,肠管损伤2例。1例因术后合并肺部重症感染而死亡。随访发现造口旁疝复发26例,造口脱垂2例,造口狭窄9例,肠梗阻16例(11例为复发),迟发型补片感染3例,慢性疼痛11例。结论:造口旁疝应积极手术治疗,不同的术式各有优劣,治疗方案需个体化选择。人工材料修补的方法安全,使用生物补片需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闭孔疝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讨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疝和腹壁外科治疗与培训中心收治的9例闭孔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8例患者术前行腹盆腔CT,7例提示闭孔疝形成伴小肠嵌顿,1例未提示闭孔疝。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3 d后予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传统剖腹探查手术,余4例行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外入路手术,并行腹腔探查。所有患者均在术中明确闭孔疝,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4例,双侧1例。回纳疝内容物后,行小肠修补3例,1例因嵌顿小肠缺血坏死予以切除。修补方式中,1例行直接缝合,8例行补片修补,其中4例植入生物补片,4例植入合成补片。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7.8 min。术后8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住院时间4~19 d,平均10.7 d。出院患者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中位数1.5年,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闭孔疝复发。 结论对有体型消瘦、多次生育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症状,应考虑闭孔疝可能,进行积极的诊治,行腹盆腔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诊断的标准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有无合并疝和对侧隐匿疝的探查。为防止复发,若无禁忌证,使用补片修补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电纺复合生物材料与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修补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评价。 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等3医院,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172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多中心试验。将患者随机分配至静电纺复合生物材料组(试验组)或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组(对照组),每组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ARB术)治疗,并在干预后1、3、6个月接受评估。主要评估指标是腹股沟疝术后复发;次要评估指标包括腹股沟疼痛、舒适感、血清肿、手术部位感染及生殖系统等术后并发症。 结果随访6个月,有3例丢失,其中2例(对照组)均失去随访,1例患者(试验组)在手术区域产生炎症(暂停)。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疝复发的病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出现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分别为5例(5/86,5.95%)和2例(2/86,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上2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 结论静电纺复合生物补片可以作为一种腹股沟疝补片的选择,具有复发率低、可吸收、远期舒适性好等特点,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应用生物补片重建腹股沟后壁技术在青年(18~44岁)腹股沟疝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127例青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利用生物材料行腹股沟后壁加强重建技术,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的指标。 结果 1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例出现明显疼痛感,3例出现阴囊水肿,其余病人均未见明显不适,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人均未见复发、慢性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应用生物补片修补中青年腹股沟疝病人效果良好,优势在于可最大程度降低不可吸收补片对于病人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精索等周围组织的影响。同时通过腹横筋膜重叠修补和生物材料加强技术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感染和慢性疼痛的风险,其在此类病人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手术的嵌顿性腹股沟疝44例临床资料。24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为研究组,20例Lichtenstein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住院总费用等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复发等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80.96±13.25) min比(64.90±18.80) min,P<0.05],住院总费用较高[(16 389.07±2 034.72)元比(12 516.52±2 545.90)元,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8.42±3.60) h比(11.00±3.52) h,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3.88±0.90) d比(4.80±1.32) d,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2.25±0.74)分比(2.80±0.70)分,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