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交通事故及工业意外往往给肢体造成复杂的组织损伤及缺损。肢体毁损伤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难题,因其创面污染严重,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需截肢【1】,并因此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保肢治疗是集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为一体的高难度医疗技术,术后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要求准确、有效、规范、细致,若稍有不慎,不仅町能导致治疗失败,严重者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我院收治1例左小腿严重毁损伤患者,在我科行骨折内固定术及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技术进行保肢治疗。针对患者病情,我们制定和实施了一套规范有效的护理方案,保证了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肢体恢复了基本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86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LT)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UTI)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肝肾功能指标、早期并发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明显下降,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升高(P〈0.05),早期并发症减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P〈0.05)。提示UTI对OLT术后早期患者的肝、肾、肠道功能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对BM—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因素、移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重症中暑并发MODS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正江  胡星星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40-1141
重症中暑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中暑发病时间与发生MODS间隔的时间短,有时中暑后数小时即可发生MODS,但早期症状隐匿;(2)必须达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才能并发MODS;(3)中暑并发MODS的首发器官无一定规律,生活性的中暑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为首发症状的MODS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发病率约为5%~10%,明显高于一般人群(0.16%~5.8%)[1,2].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棘手,死亡率高[3].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共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115例次.其中3例患者术后并发CPM,发病率为2.6%(3/115).3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的流行特征和功能状态现状,以期为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AS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调查表2261份.结果2261例AS病人中,男性病人共有1873例,女性病人共有388例,男女性别之比为4.83:1.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23.6±8.7)岁,男性病人发病年龄平均为(23.3±8.9)岁,女性病人发病年龄平均为(25.2±7.6)岁,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1).病程中位数4.00(2.00,8.00),男性病人病程中位数是4.00(2.00,9.00),女性病人病程中位数是3.00(1.00,6.0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P=0.001).AS病人首发症状主要以腰背痛或不适(中轴)症状为主,共739例,占42.7%.在本次调查中,HLA-B27阳性病人2064例,占91.3%,其中男性病人阳性率为92%,女性病人阳性率为8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1).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JAS)病人479例,成年型强直性脊柱炎(AAS)病人1782例,两组疾病活动指数比较结果:两组的Schober检查(t=1.99,P=0.047)、枕墙距(Z=2.67,P=0.008)、总体背痛程度(t=2.2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主要在男性青壮年中发病,尤其是有中轴关节或外周关节症状等表现应及早筛查,HLA-B27阳性者也应做早期筛查.JAS与AAS在临床特征和功能状态上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替加环素初始剂量100mg,维持剂量50 mg,每12h1次,30~60 min静脉滴注完毕,患者体温正常5~7 d后开始予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或停药.结果 107例患者住院期间共分离出病原菌104株,其中多重药耐菌株(MDR)60株,泛耐药菌株(XDR)2株.全部107例患者中,30例单用替加环素,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56例初始即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3%、61.9%及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替加环素治疗总有效率为62.6%.39例分离出MDR的患者中,22例体温得到控制,8例体温未得到控制,9例死亡,临床有效率为56.4%.替加环素起效的中位时间为3d.不良反应以恶心(11.2%)、呕吐(8.4%)为主,均可以耐受.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与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选择的人工气道方式,由于其管腔大,路径短,减少了气道阻力和死腔通气,尤其是应用于危重患者,不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状况,而且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PD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创伤小的优点,与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优势明显。现将两种术式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切口预后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07年7月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6~82岁,平均56岁。重症肺炎12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脑血管意外昏迷4例。随机分为PDT组11例,外科气管切开术(切开)组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1.2方法患者取头后仰过伸位,常规消毒。标记第2~3气管软骨环,2%利多卡因5 m l逐层浸润麻醉,麻醉针突破气管行气管表面麻醉并标记进针角度(45~°65°为宜)及深度。标记处,横向切开1~1.5cm皮肤至脂肪层。套管针带2~3 m l生理盐水于切口中点参照麻醉进针角度、深度进针,回抽见空气时退针留置套管鞘。(当有气管插管时应先将气管导管退至声门以上,以免影响进针)延鞘内进入金属导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缓慢牵引闭合解锁复位技术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1年6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收治的6例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 女2例;年龄(35.8±10.5)岁;骨折Tile分型:C1.2型4例, C1.3型1例, 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3.8(64.3, 204.8)d。6例患者均采用缓慢牵引闭合解锁复位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缓慢牵引复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等。结果 6例患者术后获(40.3±22.9)个月(范围值为12~72个月)随访。6例患者的缓慢牵引复位时间为(26.7±4.6)d, 手术时间为(199.2±4.6)min, 住院时间为(11.5±2.9)d, 术中出血量为(533.3±189.6)mL。术后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根据改良Matta评分标准评定:复位满意5例, 不满意1例。6例患者术前双下肢长度差为(6.9±1.6)cm, 术后即刻为(1.0±0.4)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5, 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囊漏气试验(the cuff-leak test, CLT)对高龄患者气管拔管后发生气道梗阻的预测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高龄气管插管患者,根据拔管前CLT的发生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计算每位患者的绝对漏气量( mL)和相对漏气量(%),观察两组拔管相关性喘鸣( the post-extubation stridor , PES)的发生情况。结果 CLT阳性组14例中发生PES 9例,阴性组发生6例,CLT阳性患者PE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LT阴性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囊压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绝对漏气量(mL)和相对漏气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ES的患者绝对漏气量(mL)和相对漏气量(%)均明显低于非PES患者(P<0.001)。此外,与PES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体质量、插管时程。对于高龄患者根据ROC曲线选择CLT绝对漏气量为232 mL、相对漏气量为18.5%作为预测PES发生的临界值。结论气囊漏气试验是一项简单、无创的筛查拔管后可能发生气道梗阻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如为阳性则要注意可能发生拔管后的上气道梗阻,对于体质量过重、插管时间过长、气囊压力过大的患者需高度警惕并做好拔管前的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