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患者术前均经影像检查明确诊断,术中先行胸主动脉造影,再选择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造影确认出血动脉,经导管送入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GS)栓塞。结果45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1例栓塞失败。术中肺咯血即刻停止39例,6例肺咯血量明显减少,有5例术后复发。即刻止血率84.8%,有效率97.8%,复发率10.9%。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压力60~100mmHg)并辅助手法按摩,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部位、体征的关系。结果:10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中,回结肠型87例(82.1%),盲结肠型11例(10.4%),结结肠型8例(7.5%);空气灌肠整复率84.9%(90/106)。整复率随肠套叠发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4h以内为91.9%,25~48h为76.2%,49~72h为50.0%。整复率与患儿全身情况及按摩手法有关。结论:及早整复,合理控制整复压力并配合手法按摩,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率。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CT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MSCT检查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结果本组14例GIST中,9例发生于胃,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5例发生于小肠,其中一例合并腹膜转移。结论MSCT在诊断GIST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GIST的检出率和准确率,能直接显示肿瘤本身的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界,对邻近结构的侵犯亦显示的相当清楚,同时还可观察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及鉴别。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1%。该病既往容易误诊,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所认识。笔者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SPTP患者病例资料,对其超声、CT特点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均为年轻女性,年龄16~39岁,平均27岁。其中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5例(收集时间200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肿瘤的MD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胰腺少见肿瘤的MDCT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3例肿瘤中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6例,胰岛素瘤3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3例,胰腺转移瘤2例。不同肿瘤具有不同MDCT表现。结论 MDCT对胰腺少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子宫动脉造影,患侧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氨甲蝶呤(MTX),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观测临床症状、体征、血清β-hCG及盆腔包块变化情况.结果 15例血管造影呈Ⅰ型表现2例(13.3%),Ⅱ型4例(26.7%),Ⅲ型9例(60.0%).15例患者手术插管均获成功.血清β-hCG值术后6~50d降至正常;术后30~55d月经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术后12~210d全部吸收.有生育要求的7例患者中,术后输卵管造影(HSG)6例显示输卵管通畅,1例远端输卵管不全梗阻.结论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成功率高,能有效制止腹腔内出血,是达到保留生殖器官、保留生育能力而治愈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肾实质性肿瘤定性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8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肾实质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不同性质肾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信号特征和超声造影信号特征方面的差异,以组织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测手段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灶大小肾脏肿瘤性质鉴别诊断的诊断效能差异。  结果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信号特征方面,恶性肾实质性肿瘤病灶多突出肾轮廓外生长,且多存在假包膜,而良性肾实质性肿瘤病灶多未突出肾轮廓外生长,且多不存在假包膜。在超声造影信号特征方面,恶性肾实质性肿瘤以快进灌注、病灶高强度增强且不均匀增强、病灶周围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而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以同步或慢进灌注、病灶中低强度且均匀增强、病灶周围无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超声造影检查对小体积肾肿瘤定性诊断灵敏度(91.67%)、特异性(87.04%)和准确率(89.68%)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2.22%、68.52%和70.63%;χ2=9.199、P=0.002;χ2=5.357、P=0.021;χ2=14.371、P<0.001)。超声造影检查对小体积肾肿瘤定性诊断Kappa值和ROC曲线下面积(0.789和0.894)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0.405和0.704)。  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小体积肾实质性肿瘤定性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7岁.以尿频、尿急2年,尿痛伴排尿困难半年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尿常规显示脓球满视野. 腹部X线片:耻骨联合上后方,小骨盆腔中部见一5.0cm×6.0cm大小椭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其中可见盘曲成团的金属样细线影,结石密度呈年轮状内深外浅的同心圆改变(图1).膀胱镜报告:膀胱内结石.追问病史,患者2年前曾将一长约35.0cm金属铜丝线插入尿道内,未经医院门诊取出,同时自述发病前,从未有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病史.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胰腺恶性肿瘤(pancreatic malignant tumor,PMT)在青年人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往往容易误诊[1-2]。笔者收集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青年PMT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和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及联合检查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 以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就诊的12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统计超声造影、增强CT和联合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和病灶大小的肾脏占位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 结果 对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占位性病变,联合检查灵敏度(96.47%)和准确率(93.65%)均显著高于增强CT单独检查水平(78.82%和74.60%),均P<0.017,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单独检查的灵敏度(88.24%vs. 84.92%)和准确率(84.92%vs. 74.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对病灶直径≥3 cm肾脏占位病变,三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对病灶直径<3 cm肾脏占位病变,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4.34%)和准确率(91.78%)均显著高于增强CT单独检查(67.92%和64.86%),均P<0.017,且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88.68%和85.14%)显著高于增强CT水平(67.92%和64.86%),均P<0.017。 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超声造影对于小体积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优于增强CT,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