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合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疼痛已经成为趋势。然而,合用两种药物比单一药物治疗的优势仍存在争议。我们比较了各种急性疼痛模型中合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与单用一种药物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umulativeIndextoNursingandAlliedHealthLiterature和PubMed数据库,时间从1988年1月至2009年6月,选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各种NSAIDs与其中一种药物的镇痛。选定的研究资料分为2组:对乙酰氨基酚/NSAID组合与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我们将镇痛强度评分和补充镇痛药需求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此外,应用经过验证的量表对每项研究进行质量评分。结果21项临床研究包括1909例患者。使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n:6)、双氯芬酸(n=8)、酮洛芬(n=3)、痛力克(n:1)、阿司匹林(n=1)、替诺昔康(n:1)和罗非昔布(n=1)。分别有85%的研究表明合用两药比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有效,64%表明合用两药比单用NSAID有效。在疼痛强度和镇痛药补充方面,阳性结果中联合用药比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分别降低35.0%±10.9%和38.8%±13.1%,联合用药比单用NSAID组分别降低37.7%±26.6%和31.3%±13.4%。实验组之间质量评分中位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合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比单用任一种药物可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De 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行全主动脉弓重建的麻醉、体外循环及脏器保护方法.方法 对3例De 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和血液保护,术中直视下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结果 手术时间300~390 min,体外循环时间195~24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100 min,选择性低流量脑灌注时间25~38 min.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和截瘫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电子束CT示:3例患者置入的弓部和胸降主动脉主干支架血管及其分支支架血管通畅,三分支支架血管无扭曲.随访4~17个月,能从事正常工作.结论 三分支支架血管直视置入进行De 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全主动脉弓重建术中应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及多种脑保护、血液保护措施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入高浓度七氟醚(8%)诱导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椎间盘突出择期行髓核摘除的患者24例,年龄35~55岁,ASAⅠ或Ⅱ级,依诱导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8%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组)。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2 min(T2)、3 min(T3)时的脑血流平均速度(Vmean)、MAP及HR。结果 T1时S组Vmean明显快于T0时及P组(P<0.05),P组各时点Vmea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七氟醚吸入诱导可使脑血流速度加快,尤以诱导后1 min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背景麻醉药预处理的信号传导链已被广泛研究,但是许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本研究拟评价两种现代麻醉药地氟烷和七氰烷进行心肌细胞预处理过程中,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解偶联的作用。方法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利用细胞存活实验评估地氟烷和七氟垸预处理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效力。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实时监测ROS生成和黄素蛋白荧光。黄素蛋白荧光是黄素蛋白氧化和线粒体解偶联的标志。应用ROS清除剂Trolox通过细胞生存和共聚焦实验评估麻醉药导致ROS生成增加的作用。结果地氟烷或七氟烷参与的心肌细胞预处理明显减少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这种效应与心肌细胞急性接触麻醉药过程中增加ROS生成和黄素蛋白氧化相一致。地氟烷诱导较七氟垸明显提高ROS生成和黄素蛋白氧化。ROS清除剂Trolox取消麻醉药的预处理效力,减弱黄素蛋白氧化。结论地氟烷和七氟烷预处理保护大鼠分离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ROS清除剂废除两种麻醉药的预处理作用,减弱麻醉药诱导的线粒体解偶联,这表明ROS在麻醉药诱导预处理中起关键作用,提示ROS是线粒体解偶联的上游信号。地氟烷与七氟烷相比,刺激ROS生成和线粒体解偶联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纪维  胡乃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36-393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岁以上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Ⅲ级,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24例)和芬太尼组(F组,21例),诱导时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1.5μg/kg,记录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结果:全麻诱导后两组心率、血压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R组心率变化与F组无明显差异(P>0.05),R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时,瑞芬太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期间熵指数(RE、SE)、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麻醉诱导:丙泊酚1.5~2 mg/kg、芬太尼3~4μg/kg和维库溴铵0.1~0.15 mg/kg,当BIS〈60、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以及TOF%均为0时,行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前即基础值(T1)、病人对指令性反应消失(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3 min(T5)和5 min(T6)共6个时点RE、SE、△RE-SE、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插管后MAP显著高于插管时(P〈0.01),但显著低于基础值(P〈0.01);插管前后HR无显著变化(P〉0.05)。RE、SE、△RE-SE和BIS在插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能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在此麻醉诱导方式下,BIS,RE和SE无明显变化,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无知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肺保护通气组(P组)、大潮气量组(H组),每组5只。C组仅切开气管导管并保留自主呼吸,P组与H组行气管插管后连接小动物呼吸机行左肺机械通气。C组在气管切开即刻处死大鼠,P组与H组在机械通气4 h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左肺组织AQP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AQP mRNA的表达。将剩余左肺组织用于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P组与H组AQP-1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H组AQP-5蛋白表达较其他2组显著减少。P组和H组AQP-1 mRNA、AQP-5 mRNA表达均小于C组,且P组高于H组(P0.05)。P组和H组中肺组织湿/干比值均显著大于C组(P0.01),P组和H组肺组织湿/干比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减少单肺通气大鼠肺组织中AQP-1和AQP-5蛋白的表达,但与传统的大潮气量通气模式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9.
郭芳  胡乃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204-1205
<正>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简称纤支镜)系日本Ikeda在1964年创制,1967年起,纤支镜开始用于临床。随着性能质量的改进,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颈椎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