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搜集2014年12月—2022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中5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7例[占比3.2%(17/532)]RPLS合并MPMN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PLS病理类型及合并肿瘤的分期,分为高风险组(9例)、低风险组(8例)。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MPMNs类型及其合并疾病类型、治疗方案、预后及中位生存时间(MST)等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不符合者以M(Q1,Q3)表示,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7例RPLS合并MPMNs患者中,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MPMNs)患者11例、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MPMNs)患者6例。合并的MPMNs疾病类型包括乳腺癌4例、消化道癌4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肺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喉癌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1例、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43岁, 因"发现腹膜后占位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34/92 mmHg, 心率87次/min。腹部彩超检查:左中上腹、胰腺下方可见囊实性包块, 大小约10.2 cm×8.4 cm×8.4 cm, 边界清, 形态欠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液化区域, 无钙化, 后方回声增强, 肿瘤内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较长血管。肿瘤与腹主动脉及左肾动脉关系密切。胸腹盆部增强CT检查:左侧腹膜后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 边界较清,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 囊性部分未见强化, 病变范围约8.8 cm×7.9 cm×8.4 cm, 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吻合口瘘的防治办法,以期提高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综合效果,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6-30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伴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病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断血管水平、预防性造口、手术方式、肿瘤下极距齿状线距离和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1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组与未发生瘘组在患者体质量指数(χ2=4.974,P =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χ2=5.749,P =0.016)、超低位保肛(χ2=8.270,P =0.004)、手术方式(χ2=10.27,P =0.001)和新辅助放化疗(χ2=7.540,P =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22.156)、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OR=9.742)、手术方式(OR=6.161)和新辅助放化疗(OR=19.045)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经采取充分引流、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双套管冲洗及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吻合口瘘均痊愈。结论体质量指数、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和新辅助放化疗等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伴有独立危险因子病例采取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瘘的程度,缩短瘘的愈合时间。围手术期采取适当措施,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24例侵出盆腔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按侵出途径可分为经肌耻骨孔、经坐骨孔、经闭孔、经会阴部4型, 以经肌耻骨孔型最常见, 病理类型最常见为去分化脂肪肉瘤, 切口需联合耻骨结节表面、臀部等, 在术中应注意盆腔移行区肿物与腹膜后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2年1月35例腹盆腔SFT手术的临床资料。17例无明显症状,12例腰腹部或骶尾部疼痛,4例下肢肿痛,2例反复低血糖。肿瘤中位最大径15 cm(3~25 cm)。初次手术22例,复发再手术13例。结果 R0或R1切除32例,R2切除3例。联合脏器切除6例。7例行分块切除。中位术中出血量1200 ml(50~10 000 ml)。术后并发症8例。随访3~68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初次手术22例中4例复发,2例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是SF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消毒供应工作现状,为今后更好地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供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选取海淀区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物品消毒和保管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监控情况。结果 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11个具有消毒能力;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结论加强对社区消毒供应质量控制、督查和管理,在区域内建立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确保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32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32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无明显临床症状17例, 腹胀、腹痛7例, 腰背部疼痛6例, 腹部包块2例。18例位于肾上腺及肾区附近, 11例位于肾下方脊柱两侧, 3例位于盆腔。28例为单发肿瘤, 4例为多发肿瘤, 12例包绕大血管。手术R0或R1切除共27例, R2切除5例, 联合脏器切除6例, 采用分块切除8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13.2±4.9)cm, 术中中位出血量为500 ml(50~6 000 ml), 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包绕血管的肿瘤组与未包绕血管的肿瘤组在年龄、出血量、R2切除率、分块切除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 P=0.021;Z=2.37, P=0.018;χ2=4.57, P=0.033;χ2=11.38, P=0.001)。R0或R1切除的患者无复发。结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良好, 包绕血管的肿瘤手术难度大, 导致不能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诊治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10月16例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散发性12例,继发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4例。肿瘤单发13例,多发3例。肿瘤最大径5~30 cm,(16.53±7.12)cm,其中13例≥10 cm。5例包绕重要血管。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完整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6例。联合脏器切除6例。分块切除5例。术中出血量100~6000 ml,中位数2000 ml。术后并发症6例,死亡1例。16例中位生存期24个月。完整切除10例中位生存期25.0月,姑息性切除6例中位生存期14.0月。结论 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手术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22年10月50例常见腹膜后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开放(开放组,n=30)或腹腔镜手术(腔镜组,n=20),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开放组术中出血量200.0(87.5,525.0)ml,显著多于腔镜组75.0(27.5,300.0)ml(Z=-2.081,P=0.037);术后禁食时间3.0(1.0,3.2)d,显著长于腔镜组1.0(1.0,2.0)d(Z=-2.848,P=0.004)。开放组和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1.0±45.9)、(135.4±58.5)min,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8.7±4.1)、(7.5±4.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2±4.0)、(9.8±3.5)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开放组和腔镜组各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好转。48例随访2~88个月,中位随访54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2种手...  相似文献   
10.
肖毅  肖萌萌  宋栋 《糖尿病新世界》2023,(4):105-107+115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其血糖控制、抗氧化能力及胰岛素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于荣成市中医院就诊的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常规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格列净+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较治疗前可见大幅度下降,且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氧化能力优于常规组,胰岛素用量略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采取恩格列净+胰岛素强化治疗,用药后能够充分调控患者机体血糖水平,干预患者机体状态,可见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