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加卡托普利组(110例)和阿司匹林加卡托普利组(11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利尿剂、倍他乐克、洋地黄类药,观察2周.结果 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但氯吡格雷加卡托普利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比阿司匹林加卡托普利组明显(P<0.05),阿司匹林加卡托普利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多于氯吡格雷加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对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而膜部室间隔缺损约占78%[1,2],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因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死亡率为2%~5%[3].室间隔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的微创治疗手术,康复和住院时间短,2~3 d可出院,治疗后不遗留切口瘢痕,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我院对20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封堵器封堵术,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非闭塞性桡动脉压迫法,即以压迫尺动脉后术侧拇指的SpO2≥0.95作为标准调节桡动脉止血器的压力强度,从而保证在加压过程中桡动脉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比较两组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术后4h与术前术侧上肢各手指第2节周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疼痛及术侧肢端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止血法既能及时减压而又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能有效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安全性、对血脂斑块生长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B超检查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辛伐他汀80mg组(强化治疗剂量)、40mg组与20mg组(常用处方剂量)。于服药后12周及24周复查血脂,B超复查颈动脉斑块,并对心血管事件作随访登记。结果辛伐他汀80mg、40mg与20mg均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80mg剂量组在降TC和降LDL-C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40mg剂量组疗效介于两组之间,三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80mg剂量组的颈动脉斑块缩小,而40mg剂量组及20mg剂量组无颈动脉斑块缩小。三种剂量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剂量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明显优于常用处方剂量;强化治疗剂量可以逆转颈动脉斑块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分析3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1月份开始至2012年06月份期间32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总结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早期囊袋血肿(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中早期囊袋血肿)22例,迟发性囊袋血肿1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以上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囊袋血肿),均取囊袋内液体行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均未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32例患者术口均愈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囊袋血肿,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利于术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69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PBMV)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以了解其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我院自1991年11月至1998年7月成功地进行了417例PBMV术。本文选择资料完整的69例PBMV患者作回顾性研究。男18例,女51例,年龄18~58岁,平均(36.78±11.82)岁。PBMV术后随访时间:28~72个月,平均(45.9±12.8)个月。心功能Ⅱ级51例,Ⅲ级者18例。窦性心律51例,房颤18例,单纯二尖瓣狭窄54例,合并轻度关闭不全12例,合并轻度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Y连接器应用于Amplatzer法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在进行Amplatzer法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将Y连接器连接于右冠脉导管或改良的"猪尾巴"导管的末端和封堵器输送鞘的末端,计算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出血量多少。结果两组共完成室间隔缺损31例,其中应用Y连接器组术中出现量18~30(23.4±5.7)ml。对照组术中出现量26~66(41.1±15.1)ml。应用Y连接器组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Y连接器应用于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能很好地解决术中出血问题,进而减少因出血过多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9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28~72个月,平均(45.91±12.86)月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以确定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9例超声心动图的术前、术后3~7d,随诊的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大小(LA)、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PG)分别为(130.12±20.29)mm2、(45.48±6.22)mm、(12.14±3.49)mmHg;(246.89±60.85)mm2、(42.04±6.72)mm、(4.39±2.00)mmHg;(192.12±61.25)mm2、(40.30±5.63)mm、(6.88±4.05)mmHg。术前与术后3~7d相比P<0.001,术前与随访相比P<0.001,有24例(35%)发生再狭窄。检查结果说明:PBMV术后远期疗效良好。术前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的病变程度、房颤、随访时间、风湿活动等因素对PBMV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拉西地平和贝那普利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1-01至2009-12-31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拉西地平组和贝那普利组,观察2组的降压效果、并发症和停药率.结果:2组平均观察2.5年,拉西地平组患者血压平均下降25.75/13.54 mmHg(1 mmHg=0.133 kPa),贝那普利组患者血压平均下降24.11/13.48 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8%和85.11%,2组的降压效果相当(P>0.05).拉西地平组主要事件发生率为10.64%,贝那普利组主要事件发生率为8.5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西地平组的次要事件发生率、总体事件发生率和停药率分别为22.34%、32.98%和5.32%,而贝那普利组的次要事件发生率、总体事件发生率和停药率发生率分别为40.43%、48.94%和14.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拉西地平和贝那普利均能有效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但前者的次要事件明显少于后者,拉西地平的依从性明显好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