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左侧俯卧位肺静脉CT成像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检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房颤患者,术前接受肺静脉CT检查,左心耳内对比剂充盈不良者接受延迟扫描,于24h后接受左侧俯卧位肺静脉CT检查。1周内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双期肺静脉CTA和左侧俯卧位肺静脉CTA对房颤患者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34例经TEE确诊左心耳血栓。左侧俯卧位肺静脉CTA较双期肺静脉CTA在检测左心耳血栓具有更高的敏感度(94.1%vs 88.2%)、特异度(100%vs 94.2%)、阳性预测值(100%vs 85.7%)和阴性预测值(97.7%vs 95.3%)(P值均<0.05)。左侧俯卧位肺静脉CTA评估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结果一致性更优(κ值0.97 vs 0.88,P<0.05)。结论 左侧俯卧位肺静脉CTA通过改变体位,改善对比剂在心耳内分布,提高对心耳血栓的检测效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次全结扎冠状动脉法构建巴马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次全结扎巴马猪冠状动脉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方法对10只巴马小型猪术前行冠状动脉CTA(CCTA)及心脏MR(CMR)检查。开胸后次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模型,并于术后2、12、24、48、72h及1、2、3、4周复查CTCA及CMR,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7只巴马小型猪顺利完成手术,建模成功率70.00%。建模后CTCA示结扎处狭窄程度约80%~100%;与术前比较,术后24h后不同时间点LVEF下降(P0.05)、LVESV增加(P0.05),术后2周后不同时间点LVEDV增加(P0.05)。CMR检测梗死节段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8)。结论次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可建立良好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7只巴马小型猪成功构建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1周、2周、3周、4周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于上述各时段行CMR检查,最终行病理检查。结果巴马猪术后2 h肌钙蛋白及肌红蛋白即明显升高,分别为[(0.005±0.002)、(0.338±0.768) ng/ml,P<0.05],72 h内诸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显著(均P<0.05),提示心肌损伤,1周后趋于平稳;CMR示缺血早期T2WI黑血序列显示心肌水肿,即危险心肌,电影(cine)序列出现局部室壁运动异常,首过灌注术后2 h即出现灌注减低或缺损,术后24 h部分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强化,透壁程度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最终经病理证实心肌坏死、纤维化。4周CMR所测心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2.71±8.33、45.97±6.37,P<0.05)。结论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对心肌损伤有提示意义,CMR可确切地显示心肌缺血微观组织学变化,联合评估可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SCT诊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PA/VS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MS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PA/VSD A1型23例,A2型17例,B型34例,C型7例。MSCT诊断PA/VSD分型的准确率为93.82%(76/81),高于TTE[59.26%(48/81);χ2=26.95,P<0.01];MSCT诊断粗大主动脉及肺侧支循环动脉(MAPCAs)来源准确率为100%(93/93),高于TTE[51.84%(51/93);χ2=54.25,P<0.01]。MSCT检出心内畸形50处(50/53,94.34%),TTE检出53处(53/53,1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MSCT检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66处(66/66,100%),TTE检出65处(65/66,98.4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出心外大血管异常106处(106/106,100%),高于TTE[82.08%(87/106);χ2=20.87,P<0.01]。MSCT测量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全部新的肺动脉指数与手术所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PA/VSD分型及肺血管发育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在功能性单心室(FSV) Fontan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FSV患者Fontan术后随访复查的MSCT、心血管造影(CAG)和临床资料。采用个体化手动触发双期MSCT扫描,定性评估Fontan管道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测量双侧肺动脉起始处内径和降主动脉(膈肌水平)内径,计算McGoon指数,以评估肺动脉发育。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双侧肺动脉起始处内径与CAG测量的肺动脉舒张期压力、McGoon指数与肺血管血流阻力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SCT检出3例右心房-肺动脉连接,10例全腔-肺动脉连接,11例心外Fontan管道和8例心外Y型Fontan管道;并检出8例Fontan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肺动-静脉瘘,3例主-肺动脉侧支,2例Fontan管道附壁血栓和1例室壁瘤。MSCT测量左、右肺动脉起始处内径分别为(1.36±0.22) cm、(1.40±0.15) cm,均与CAG测量同侧肺动脉舒张期压力呈负相关(r=-0.755、-0.678,P均<0.001)。McGoon指数与肺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呈负相关(r=-0.676,P<0.001)。结论 借助快速图像获取和后处理技术,并选择个体化扫描方案,MSCT能为Fontan术后随访评估提供多项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排螺旋CT评价房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成像技术评价房室间隔缺损(A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外科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确诊的28例AVSD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资料,并将MDCT和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AVSD患者中,部分型5例、过渡型1例,中间型1例,完全型21例(其中A亚型13例、B亚型1例、C亚型7例)。MDCT检查误诊3例(包括2例部分型和1例中间型患者);超声检查误诊8例(包括1例中间型、1例部分型和6例A亚型),其余检查结果与手术或造影结果保持一致。MDCT与超声检查在AVSD患者4种分型的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全型患者亚型的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是诊断AVSD的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当合并其他复杂心内外结构畸形时,与超声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DCT诊断右心室双出口(DORV)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确诊的36例DORV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术前MDCT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DCT明确诊断34例,误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94.44%(34/36),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对判断室间隔缺损(VSD)与大动脉关系及大动脉位置关系,MDCT正确率均为100%(36/36),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80.5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共合并心内外畸形119处,MDCT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MDCT对心外畸形的检出率[98.72%(77/78)]高于超声心动图[69.23%(54/78),P<0.001]。结论 MDCT可准确诊断DORV、准确检出合并畸形,对制定外科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