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聂海滨 《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02-102,10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动力髋螺钉(DHS)2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8例ITF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PFN组和DHS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68例骨折全部愈合。PFN组的临床疗效及关节预后情况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随访1~5年,PFN组并发症显著低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快、关节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ITF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经髂后上棘植入髂骨螺钉的角度参数,对髂骨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为研制适合国人的髂骨钉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18具防腐骨盆标本,对骨盆周围软组织仔细剔除.测量的数据有:①Sl椎弓根观测与测量.②采用该研究确立的进钉方法用骶骨钉治疗1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随访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 (1)S1椎弓根测量结果:①椎弓根高(20.2±2.3)mm;②椎弓根宽(27.7±2.0)mm;③椎弓根中心至进针点距离(49.1±3.6)mm;④S1椎体对侧前皮质至进针点距离(86.5±3.8)mm;⑤坐骨大切迹上方(41.8±3.4)mm,髂后下迹前方(24.6±2.9)mm为其进针点;⑥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向后侧倾斜(7.7±3.8)°,然后向尾端倾斜(7.1±2.3)°为其进针方向.(2)临床应用评价:18例标本中共放置19枚骶骨钉,术后X线拍片复查对比见骶骨钉位于骶1椎体和弓根内,位置良好,骨盆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①选长为75 mm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经S1椎弓根水平为适宜;②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经S1椎弓根水平的植入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25 mm,坐骨切迹上方40 mm;③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的植入方向,然后向尾端倾斜5°~10°,向后侧倾斜5 °~10°.  相似文献   
3.
卢延霆  聂海滨 《山东医药》2008,48(12):75-76
对12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髓损伤的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脊髓损伤均有改善,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认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40例,采用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矫正前后患者的矫形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脊柱外观均得到明显矫正。其中脊柱侧凸的平均矫正率为62.5%, C7椎体CVSL由术前2.7 cm矫正为0.24 cm,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均确诊已获得躯干平衡。结论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能够实现较高矫正率的冠状面矫正,对于重建患者躯体平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的疗效。方法通过4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手术置换后的优良率是79%。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恢复效果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99.32±10.82)d。术后1例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成角畸形愈合。未发生锁钉断裂、内固定松脱、骨不连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依据(HS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31%(24/26)。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技术在Ⅲ型浮膝损伤治疗中的优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通过对股骨、胫骨内固定,带关节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漂浮膝患者18例,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5年,平均3年。疗效:其中优3例,良8例,中5例,差2例。结论Ⅲ型漂浮膝损伤由于累及到关节面,通过内外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肥胖因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人工髋臼准确置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55例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组(19例)、超重组(23例)及肥胖组(13例).每例患者术后均拍摄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杯前倾角、外展角.结果:术后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髋臼杯前倾角分别为11.0°±5.2°,11.6°±5.4°和10.4°±5.3°(F=0.368,P=0.665);外展角分别为43.4°±6.5°,45.3°±6.4°和43.1°±6.7°(F=1.274,P=0.3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因素并不影响全髋关刎节置换术中人工髋臼的准确置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对腰椎骨盆参数、免疫应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单节段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治疗的列为B组(45例),接受MIS-TLIF治疗的列为A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腰椎骨盆参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免疫应激指标(CD3+、CD4+、CD4+/CD8+)、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透视次数较B组多,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B组短,手术耗时较B组长(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腰椎前凸角、椎间高度、节段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均较术前升高,骨盆倾斜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ODI、VAS评分较B组低(P<0.05);术后1、3 d A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