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测100例健康儿童足甲襞微循环,得出儿童足甲襞微循环十七项指标的正常数值,提出了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检测方法;将该组儿童足与手甲襞微循环比较,指出足甲襞微循环的特点,为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临床应用提供观测方法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烧伤病人血流变学动态改变与体液复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血流变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液复苏的关系以及严重烧伤后贫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将238例烧伤住院患者按轻重程度及体液复苏方案不同,分为四组观测。结果烧伤后24~48h 内及时补充新鲜血并结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对有效减少烧伤后输血量是十分有益的。结论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测是监测烧伤休克和指导体液复苏的最佳指标之一,严重烧伤后早期补充新鲜血并给予中药治疗是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防治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活体观察兔急性CO中毒后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结果发现中毒组动物95%视野模糊不清;细静脉明显扩张,管径为41.25±9.57μm;细动脉痉挛变细,管径为11.0士4.47μm.动静脉比值为1:4.57±0.13.同对照组比较,以上数据均有明显差异(P<0.01).并发现血流速度减慢,60%出现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出现率达100%.95%有水肿、渗出,20%有出血.经加权积分值比较正常组为0.51±0.80,中毒组11.07±8.17(P<0.01).本文并对CO中毒所致的微血管损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足甲襞微循环(FNM)综合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将儿童FNM分为19项指标,根据各项指标在临床疾病中表现的病理生理意义和影响因素大小,确定每项指标的权值,再根据每项指标变化的不同程度给出相应的分值.根据加权积分法,分别计算出形态指标、流态指标、襻周状态指标积分值和总积分值.结果及结论应用加权积分法可对儿童FNM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效果尚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过120例健康人足、手甲襞微循环检查并对比,发现足甲襞微循环管襻排列、数目、长度、管径、形态、乳头等指标与手甲襞微循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得出足甲襞微循环正常值。指出足甲襞微循环与手甲襞比较有自己的特点,为足甲襞的临床微循环应用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治疗后皮肤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外周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0例严重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前后足甲襞微循环变化.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共十六项指标.本组病人男47例,女3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24.32±11.33)岁,电烧伤面积7%~45%,平均烧伤面积(20.3±11.6)%.结果 与浸浴前足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浸浴后管襻清晰度好转,管襻数目增多,长度增加,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等.结论 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左、右足甲襞微循环异同点,为足甲襞微循环检测在临床上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60例健康儿童分别检测左、右足拇趾甲襞微循环19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左足甲襞微循环形态、血液流态、血管周围状态各项指标与右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健康儿童双足间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检测微循环对,可任意选择左足或右足拇趾甲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