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院1994年10月~1997年12月采用电化学治疗(ECT)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32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32例均经剖腹探查证实病变不能切除,且无远处转移,男24例,女8例,年龄48~65岁。病程10天~5个月。症状为黄疸19例,腹痛18例,其中11例为剧烈疼痛,需注射强痛定等止痛药物。病变部位胰头18例,胰体9例,胰尾5例。病变大小5~11cm,平均7cm,其中71~9cm19例,91~11cm5例。术前经B超及CT检查诊断,全部病例经术中针吸细胞学确诊。1.2 治疗方法剖腹探查确定无切除指征后,直视下将铂金电极针直接刺入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1996年1 月至2008年12月9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 2 cm,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对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3 个危险因素均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7.1% 。结论:肿瘤大小> 2 cm,存在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89例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8例,死亡率为9%。作者分析了其余81例出院的患者,以期能找到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81例患者中,男41例,女40例,平均年龄62岁。白人65例,黑人16例。平均手术时间7.5小时,估计平均失血量1000 ml。44例行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1例胃窦切除术);37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9例行部分胰腺切除术;12例行全胰腺切除术。从切除的标本测定,29例肿瘤直径≤2 cm,52例>  相似文献   
5.
经胸与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结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左胸和胸腹联合切口是贲门癌切除术常用的两种进路。为探讨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我们于1987~1991年将400例贲门癌随机选用左胸与左胸腹联合两种切口手术,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400例贲门癌中,男316例,女84例。年龄34~72岁,中位年龄62岁。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 分为左胸切口组(A组)与左胸腹联合切口组(B组),每组200例。手术方法:A组经左第7肋床切口,行贲门癌切除,按原则尽力清扫各区域淋巴结;若病变范围超过胃小弯三分之二则行全胃切除术,对有明确或可疑10、11区淋巴结转移或有胰腺受侵病例合并脾及胰体、尾…  相似文献   
6.
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在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粘膜碘染色是一种新兴的内镜诊断技术,称之为碘染色内镜检查(LCE),目前主要用于早期食管癌的检测与诊断。自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461例拟行手术的食管癌病例进行了此项检查,旨在观察其在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这一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和提高多发癌灶的检出率,对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623例食管癌病例行LCE,其中518例接受手术治疗,461例作为本组观察对象。全组461例,男35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从而对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2cn,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淋巴结转移率为0;三个危险因素都具有者, 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2.9%。  结论  肿瘤大小≥2 cm,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 这三项危险因素是判断是否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采用电凝固化合并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病变均为单发,大小6cm~13cm,平均7cm。位肝右叶21例,左叶9例,全部病例经细胞学证实。经6月~40个月随访,完全缓解11例(37%),部分缓解15例(50%)总有效率87%。作者认为电凝固化合并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对不能切除质发性肝癌是一可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翟同善  王淑霞 《山东医药》2011,51(26):74-75
目的探讨T2期胃远端癌根治术中选择性保留迷走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T2期胃远端癌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的根治性胃远端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对胃左动脉干淋巴结(No7)、肝总动脉前上部淋巴结(No8a)、脾动脉干近端(No11p)、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No9)、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固有动脉分布淋巴结(No12a),进行大体观察并分析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术后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0.91%,No7转移率为5.91%,No8a、No9、No11p及No12a无转移。术后随访满1年者34例,无胆结石发生;术后随访满2年者25例,发生胆结石1例。结论对T2期胃远端癌根治术患者可选择性保留迷走神经,在不降低生存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同善 《山东医药》2010,50(24):53-55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Roux-en-Y式消化道重建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全胃切除Roux-en-Y术式的40例患者,了解其术后是否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并行Visick分级,若出现症状则行胃镜检查,以排除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等。结果 37例获得随访结果 ,经胃镜检查证实为Roux-en-Y滞留综合征6例,发病率为16.22%。均入院行保守治疗,经调整饮食,应用消化道促动力药物以及抗生素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有一定发病率,如出现相关症状仍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