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策略选择:附9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10年间手术治疗的915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7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915例,根据术前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围手术期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的调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尽早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专科护理和科普宣教.回顾分析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1年内死亡率.结果 915例患者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9.5±34.2)min;手术出血量150~440mL,平均(278.3±56.8)mL;住院时间5~31 d,平均(5.6±3.2)d.发生全身和局部并发症210例,其中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分别为117例和93例.14例(1.5%)患者死亡.根据手术等待时间分为<2 d组、2~7 d组和>7 d组,3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时间越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在围手术期充分调整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用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尽早实行髋部骨折手术,并积极开展专科护理和术前宣教,实现髋部骨折的个体化诊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又称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近年来在骨科以及运动医学领域愈发受到关注。FAI主要是由于髋关节形态异常,股骨近端与髋臼异常接触,从而造成局部受到反复的负荷刺激,这种股骨近端与髋臼在形态学上存在的不匹配状态可能是关节盂唇和软骨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FAI在运动人群中更为普遍,尤其是那些在较年轻时即从事高水平运动的群体。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失败,那么可通过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其效果确切。文章主要就FAI的流行病学、病因及致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combined inhalation anesthesia induction,CIAI)装置吸入七氟醚在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对照试验。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需行手法复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1例,其中男42...  相似文献   
4.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位于胫股关节前方皮下,位置表浅,易于触及,容易损伤。它与股骨构成髌股关节,是构成伸膝装置的一部分,能增加股四头肌肌腱的力学优势,有助于股骨远端前方关节面的营养供给,保护股骨髁免受外伤,并将股四头肌的拉伸应力传导至髌腱,还可通过增加伸膝装置至膝关节旋转轴线的距离,改善股四头肌效能,加长股四头肌的力臂。髌骨全切后,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股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复位后于骨缺损处分别进行纳米人工骨(纳米人工骨组,25例)及同种异体骨(同种异体骨组,20例)植骨,然后均放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检测患者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并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0±3.6)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种异体骨组有5例患者发生排异反应,因引流量增多而延迟拔管,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14.0±2.7)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3.0±2.5)μg/L(P<0.05)。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纳米人工骨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优11例、良7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为72%;同种异体骨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优10例、良6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两组间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满意的植骨填充材料,安全性较同种异体骨好,疗效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新型β-链蛋白(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1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C57雌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模型组(模型组)、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治疗组),每组5只小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卵巢后缝合切口;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在切除卵巢后即刻开始每日肌注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l (1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利用骨组织切片HE染色、micro-CT等方法观察小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形态并进行形态学计量分析,评估SAHPA1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AHPA1治疗后,小鼠骨密度和骨小梁数量增高(P<0.05),骨小梁厚度与模型组比较虽有一定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单中心2 8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方法等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1)本院的髋部骨折收治总数逐年增加,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占比最高(1 602/2 859,56.03%),股骨粗隆间骨折次之.(2)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2~104岁,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80岁组最多,占37.39%(1 069/2 859).(3)髋部骨折病例中女性所占比例(1 916/2 859,67.02%)高于男性(943/2 859,32.98%).(4)受伤机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中自行摔伤导致骨折最多,占87.65%(2 506/2 859).(5)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股骨颈骨折较多,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较高.(6)所有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765/2 859,26.76%)或心脑血管疾病(739/2 859,25.85%)的病例数最多.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其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这为进一步改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根据骨不连分型:肥大型29例,萎缩型14例,假关节2例.首次固定器械:钢板固定32例,髓内钉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对其中8例钢板内固定稳定患者行单纯腓骨截骨自体髂骨植骨术,对35例内固定和2例外固定失效患者行固定取出更换锁定加压钢板+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通过定期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2.5 (1.7±0.5)h,术中出血量为200~500 (250.0±59.6) mL,腓骨截骨长度为2~3 (2.4±0.5) cm,髂骨植骨量为3~23 (7.8±1.3) cm3.随访时间为12~48 (16.5±3.3)个月,4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 (5.6±2.4)个月.26例(58%)患者在3~5个月愈合,13例(29%)患者6~8个月愈合,其余6例(13%)患者9~11个月愈合.肢体无短缩27例,短缩<1 cm者9例,短缩1~2 cm 6例,短缩>2 cm 3例.末次随访时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2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结论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军事训练致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和易感因素, 提出预防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18日至4月27日期间某部队医院参与某部军事训练考核保障过程中出现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患者的相关资料, 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 探讨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此次军事考核共持续10 d, 共有2 652名战士参加, 其中发生热射病的108例患者全部出现在武装5 km考核阶段, 年龄为18~34(21.5±5.3)岁。1~5年军龄阶段患者发生EHS的数量要高于其他军龄组。患者以晕厥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80.6%), 并可同时伴有行为异常(6.5%)、头晕头痛(23.1%)、肢体痉挛(13.9%)、恶心呕吐(5.6%)等一种或者多种表现。经现场治疗后, 多数患者在1 h内达到目标体温(75.0%), 73.1%的患者在2 h内完全清醒, 93.5%患者完全治愈顺利归队, 出现后遗症及死亡患者为0人。EHS的发生与气温密切相关, 气温升高时EHS的发生显著增多。结论 EHS发生率高, 普及相关人员疾病知识, 加强医务人员对EHS的识别和积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微型锁定钢板与无头空心螺钉在斜型内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共收治内踝骨折患者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20~67岁,平均(42.6±6.3)岁。致伤原因:扭伤23例,运动伤16例,交通伤5例。合并伤:双踝骨折7例,三踝骨折5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 h~3 d;按照内固定选择不同分为2组:A组18例,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固定;B组26例,采用无头空心螺钉固定;通过门诊随访及X线片评定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 结果 44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3.9±0.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4±0.9)周,无伤口感染及愈合不良,无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组评分平均为(92.8±5.6)分,B组评分平均为(93.0±4.7)分,较术前2组功能均显著提高,但2组间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斜型内踝骨折,微型锁定钢板与无头空心螺钉都可以提供有效的断端加压及较好的临床结果,但无头空心螺钉具有费用低、可经皮复位骨折、软组织剥离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