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茵陈制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疾病,患者全身瘙痒,可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血清总胆汁酸升高,增加胎儿胎窘、早产、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等围生期危险.大量临床实践[1~3]已证实茵陈具有治疗ICP的功效,现将其治疗IC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电环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e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生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LEEP术治疗后并妊娠45例为研究组.并选同期分娩且无任何宫颈手术的产妇68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早产率、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产妇45例,术后3~6个月妊娠者11例(24.4%),术后6~12个月妊娠者24例(53.3%),术后1年后妊娠10例(22.2%),其中因计划生育行人工流产6例,中期引产2例,异位妊娠2例,稽留流产1例.6例人工流产者未发现宫颈狭窄,中期引产2例亦未发生宫颈狭窄,引产经过顺利.异位妊娠2例.稽留流产1例因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孕28周后早产3例.足月分娩31例.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早产、巨大儿、低体重儿、剖宫产及胎膜早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结论 LEEP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安全有效的好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规范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宫颈愈合良好,对妊娠及分娩无明显影响,不应成为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医用几丁糖联合大剂量雌激素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6月80例宫腔粘连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根据术后防粘连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41例,术毕予医用几丁糖2.5 ml,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3 mg,Q12 h,共21 d;对照组39例,术毕置放宫内节育器,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QD,共21 d。结果研究组宫腔镜手术后宫腔再粘连3例,此3例术前均为重度粘连,分离2次后均成功。对照组宫腔镜手术后宫腔再粘连9例,其中3例术前为中度粘连,6例为重度粘连,3例分离2次成功,余6例随访3个月B超示子宫内膜菲薄(〈5 mm),回声不连续。研究组再粘连率7.3%(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3.1%(9/39)(χ2=3.894,P=0.048)。结论宫腔粘连术后医用几丁糖联合大剂量雌激素能有效预防再粘连。  相似文献   
5.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输卵管妊娠的诊治,成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方法。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因病灶大、血供丰富,一旦破裂极易造成大出血,过去被视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近年已有不少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报道。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卵情况、体表测量学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血清生殖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催乳素(prolactin, PRL)、雌二醇(estradial, E2)、睾酮(testosterone, T)和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AND)]及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Ⅰ)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35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3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34例)及正常卵巢组织(3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F-α、sTNFR-Ⅰ的表达和MVD,分析其相关性及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TNF-α、sTNFR-Ⅰ表达及MVD值明显高于其他三者(P<0.05),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TNF-α表达阳性者30例,MVD值为20.54±3.21;TNF-α表达阴性者5例,MVD值为17.98±2.59,与TNF-α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541,P<0.05);sTNFR-Ⅰ表达阳性者27例,MVD值为20.31±2.65;sTNFR-Ⅰ表达阴性者8例,MVD值为17.01±3.33,与sTNFR-Ⅰ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NFR-Ⅰ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484,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TNF-α与sTNFR-Ⅰ呈正相关关系(r=0.869,P=0.05);有淋巴转移者TNF-α、sTNFR-Ⅰ及MVD值较无淋巴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但三者均与卵巢癌的年龄和临床病例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TNF-α及sTNFR-Ⅰ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转移有关,并可能成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临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