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eller’s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36例贲门失弛缓症。方法 应用贲门肌层切开术(Heller’s手术)治疗,观察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34例(94.4%)术后吞咽困难消失,近期效果良好;34例随访2 ̄10年,其中26例优(72.2%)、6例良(16.7%)、4例劣(11.1%)。结论 Heller’s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手术,但应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径路、保证充分的肌层切开长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温热联合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羟基喜树碱(OPT)对SMC1 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株的影响。结果显示:经01 μg/m l、10 μg/m l、100 μg/m lOPT 处理48 h 对SMC1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经OPT处理后细胞周期出现改变,S期细胞下降,G2+ M 期细胞增加(P< 005 或P< 001);单独加温39℃、41℃、43℃60 m in 对SMC1 细胞增殖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温度依赖性;温热联合OPT 对SMC1 细胞增殖具有最佳抑制效果,该效果显现出温度药物浓度依赖性。该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2,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了 36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IL - 2和SIL - 2R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 - 2和使用ELISA法测定SIL - 2R含量 ,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化疗前IL- 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SIL - 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 ,化疗后 6个月复发者IL - 2 /SIL - 2R水平持续异常 ,未复发者IL - 2 /SIL - 2R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观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GM-CSF增强LAK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杀伤作用的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罗国荣,钟,朱恩良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1],由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LAK细胞(lymphkineactivitedkillercells,LAKcells)对多种实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闭孔疝的是,闭孔疝常见于年老体弱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大腿内侧及膝关节麻木、刺痛,当髋关节伸直或转动时疼痛加剧,易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消化道肿瘤、股疝或腹股沟斜嵌嵌顿或关节炎等,常因肠梗阻手术而获在角诊。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疝内翻缝合6例,单纯修补24例,以腹外斜肌腱膜修补较大缺损2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25例。术后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31例中23例获0.5-17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集训,结合临床征象及X线检查是术前诊断闭孔疝的关键,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0岁,因"久站后发现右大腿根部肿物1d伴疼痛"于2011年10月8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疾病史,育有3个子女.查体:精神尚好,平卧位,见右腹股沟区外下方一3.0cm×2.5 cm大小半球状突起肿物.触诊肿物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质韧,有压痛,活动度差,不能回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47×109/L,NE 82,6%;CT所见:右侧腹股沟密度增高影,内可见气体及液体密度影,似与腹腔内肠管相连,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术前诊断:右股疝(肠管嵌顿)?  相似文献   
7.
胆石性肠梗阻为胆结石的少见并发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临床上较少见,本院近10年来收治3例,现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作简要探讨。1临床资料例1,女性,46岁。因右上腹反复发作性疼痛3月余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有压痛,肝区叩痛( ),B超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后经抗炎治疗,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瘘口约0.5cm大小,行胆囊切除及十二指肠内瘘修补术。术后1周进食,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行消化道碘造影发现有梗阻现象,再次剖腹探查,见回肠部位有一颗约3cm×3.5cm左右结石引起的梗阻,…  相似文献   
8.
急性创伤性膈疝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国荣 《医学争鸣》2000,21(9):1132
1 临床资料急性创伤性膈疝28(男22,女6)例,年龄19~53岁.右侧2例,左侧26例.开放性4例,闭合性24例.交通事故伤16例,塌方6例,坠落8例,火器伤2例,刺伤2例.受伤部位:闭合伤中22例位于下胸壁与上腹部水平间,2例位于下腹部.开放伤位于左、右季肋部各2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一个脏器以上不同程度损伤,包括颅脑、肺、肝、脾、胃肠、肾等脏器及骨折.合并出血性或创伤性休克18例.28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肋骨骨折,血、气胸者先行伤侧胸腔闭式引流),经胸、腹或胸腔联合切口还纳疝入脏器,并采用全层单纯间断缝合法修补破裂膈肌.18例合并休克者,除2例因大出血在抗休克同时施行紧急手术,余皆抗休克治疗俟血压上升后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温热联合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羟基喜树碱(OPT)对SMC-1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株的影响。结果显示:经0.1μg/ml,10.0μg/mlOPT处理48h对SM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经OPT处理后细胞周期出现改变,S期细胞下降,G2+M期细胞增加(P<0.05或P<0.01),单独加温39℃、41℃、43℃60min对SMC-1细胞增殖同样有抑制作用,并有温度依赖性;温热联合OPT对SMC-1细胞增殖具有最佳抑制效果,该效果显现出温度-药物浓度依赖性,该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龄结肠癌182例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2例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病例。结果:手术切除176例(96.7%),其中根治性切除129例(70.9%0,姑息性切除47例(25.8%)。单纯结肠造瘘或捷径术6例(3.3%)。术后并发症67例(36.8%),围手术期死亡8例,病死率4.4%。结论:高龄并非是决定结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重视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简巧细快的人手术原则、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减少高龄结肠癌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切除率尤其根治性切除率、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