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过去的10年中,受骨质疏松症困扰的患者数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现在国际卫生组织已经将该疾病作为最严重的全球性疾病之一[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全世界髋部骨折人数将会由1990年的每年166万增加至2050年的每年625万[2],而在中国,这一情况更为明显.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为股骨颈骨折总发病率的68.4%,且以每10年40%的增长趋势上升[3].因此,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效益,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后常常出现椎体内“蛋壳样”改变,内固定取出后出现矫正丢失甚至后凸畸形。椎体内植骨理论上可以有效恢复前柱支撑提高矫正效果,但临床报道效果差异很大,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目的:了解不同椎体内空腔大小和植骨量对植骨疗效的影响,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疗效的组织学因素。方法:将12只绵羊制造骨折复位后两组不同大小的椎体内空腔:1 cm3空腔组和2 cm3空腔组的骨缺损模型,每组6只。每只绵羊L1,3,5椎体制造模型,并随机植入植骨/空腔体积比为0.5,0.75,1.0的自体髂骨,植骨后4个月处死动物并取出植骨区域,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了解植骨的演变过程。结果与结论:植骨/缺损体积比大于0.75的两组椎体均显示良好的小梁骨爬行替代,低于该比例的植骨为纤维组织所替代;两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平均骨小梁板厚度均显示随着植骨/空腔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则减少,植骨/空腔体积比0.75,1.0与植骨比例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说明,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的骨量需丰富,植骨/空腔体积比〉0.75可达到满意的组织爬行替代效果,植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1例,共植入63个Coflex^TM。手术前后摄X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一节段活动度,必要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术后较术前提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提高,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下降,邻近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升高。随访发现残留腰腿痛3例,下肢麻木1例。结论 CoflexTM能够增加并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Coflex与PLI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相对完整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研究,随访时间为2~14个月,平均(5.33±3.69)个月。术前和术后分别用ODI指数、JOA评分评价,并评价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ODI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两者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的术后生存率和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合并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92例103髋,女85例96髋,男7例7髋;年龄39~78岁,平均47.2岁。根据Crowe分级:42例46髋为Ⅰ度,21例24髋为Ⅱ度,16例18髋为Ⅲ度,13例15髋为Ⅳ度。49例56髋采用改良Gibson人路,43例47髋经直接外侧I-Iar-dinge人路。46例48髋使用自体股骨头进行髋臼骨移植,所有移植的骨块均用松质骨螺钉或Kirschner钢丝固定于髋臼上。进行骨移植的适应证主要是髋臼组成部分的上方未取得足够骨覆盖。结果62例76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9年,平均98个月。将因无菌性松脱而行髋臼翻修作为观察终点,10年随访髋臼假体生存率为86.8%~94.4%,平均90.6%;18年随访生存率为53.9%~72.O%,平均63.0%。结论随着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加重,随访年后骨水泥型髋臼假体有更高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后常常出现椎体内“蛋壳样”改变,内固定取出后出现矫正丢失甚至后凸畸形。椎体内植骨理论上可以有效恢复前柱支撑提高矫正效果,但临床报道效果差异很大,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目的:了解不同椎体内空腔大小和植骨量对植骨疗效的影响,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疗效的组织学因素。方法:将12只绵羊制造骨折复位后两组不同大小的椎体内空腔:1 cm3空腔组和2 cm3空腔组的骨缺损模型,每组6只。每只绵羊L1,3,5椎体制造模型,并随机植入植骨/空腔体积比为0.5,0.75,1.0的自体髂骨,植骨后4个月处死动物并取出植骨区域,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了解植骨的演变过程。结果与结论:植骨/缺损体积比大于0.75的两组椎体均显示良好的小梁骨爬行替代,低于该比例的植骨为纤维组织所替代;两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平均骨小梁板厚度均显示随着植骨/空腔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则减少,植骨/空腔体积比0.75,1.0与植骨比例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说明,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的骨量需丰富,植骨/空腔体积比>0.75可达到满意的组织爬行替代效果,植骨疗效较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9诊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40例采用手法复位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微创组),45例经传统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结果 85例获得平均22.6(12~48)个月随访。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7,P=0.221)。结论手法复位后经三角肌入路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早期缓解肩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