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直肠局限病变术前定位微创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局限性病变术前钛夹定位、小切口手术的优越性。【方法】经内镜在结肠病变旁置钛夹,X线下腹壁定位,66例与传统定位法58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66例钛夹定手术切口小(5~10cm即可),缩短手术时间(1—2h),明显优于传统定位方法。【结论】钛夹术前定位法指导结直肠外科开展微创手术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各种传统定位方法,是一种国内尚无报道、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障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代谢综合征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为了探讨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影响,我们做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共50例,其中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行姑息性造瘘或突发穿孔、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痔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两组各25例Ⅲ、Ⅳ度痔患者分别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腰部麻醉,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第一次疼痛的时间,最大疼痛分级,术后继发出血、尿潴留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术后第一次疼痛时间13.53±1.82 h相比腰部麻醉组6.15±2.60 h明显延长(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在各时段最大疼痛分级明显优于腰部麻醉组(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术后尿潴留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腰部麻醉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痔手术,麻醉效果好,镇痛时间长,降低了常规腰部麻醉带来的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为门诊手术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8~12 h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4100 U),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下床活动为止.对照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VTE)及术后出血等情况,并对VTE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影响术后VTE形成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分别为2.0% (1/50)和14.3% (1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0% (3/50)和2.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9,P>0.05).下肢静脉曲张、既往心肺疾患及用药史、肥胖和年龄> 65岁是导致直肠癌术后易患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3,2.5,1.4,2.1,P<0.05).随着危险因素的不断累加,VTE患病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 直肠癌手术伴发易患VTE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VTE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及丹参注射液预防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 200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 组,对照组滴注 5% 葡萄糖注射液(如患有糖尿病,按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丹参注射液组(组 1)、低分子肝素组(组 2)、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组(组 3),每组 50 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 4 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以及术前、术后 3 天、7 天凝血指标,统计术后每组出现 DVT 以及发生出血倾向例数。结果:组 1、组 2、组 3 术后各时间点的 PLT、PT、APTT、TT 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 1 术后 3 天、术后 7 天的 FIB、D-D 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 2 术后 3 天的 FIB(6.71±1.87)g/L、D-D(1.14±0.79)mg/L、术后 7 天的 FIB(5.18±2.37)g/L、D-D(0.98±0.63)mg/L 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 3 天的 FIB(8.78±1.02)g/L、D-D(1.69±0.35)mg/L、术后 7 天的 FIB(5.18±2.37)g/L、D-D(0.98±0.63)mg/L 和组1 术后 3 天的 FIB(7.83±0.95)g/L、D-D(1.58±0.51)mg/L、术后 7 天的 FIB(6.89±1.58)g/L、D-D(1.21±0.28)mg/L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 3 术后 3 天的 FIB(4.89±2.51)g/L、D-D(0.67±0.34)mg/L、术后 7 天的 FIB(3.38±0.95)g/L、D-D(0.47±0.25)mg/L 水平低于对照组、组 1、组 2 术后 3 天及术后 7 天的 FIB 和 D-D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 3 有 1 例发生 DVT,低于对照组(8 例)、组 1(7 例)、组 2(4 例)DVT 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预防直肠癌术后 DVT 的发生,同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1(AP-1)在结直肠癌及癌周组织中与 DNA探针结合活性的变化及 AP-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方法,检测 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 2 cm、5 cm组织和远癌切端组织中 AP-1与 DNA探针的结合活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各位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转录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 AP-1与 DNA探针的结合活性明显高于癌旁 5 cm组织和远癌切端组织(P< 0.01);结直肠癌组织 AP-1结合活性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 0.01),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直肠癌组织 VEGF、MMP-9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癌远切端组织(P< 0.01,P< 0.05).结直肠癌组织 AP-1结合活性增强与 VEGF、MMP-9高表达显著相关(P< 0.01).结论 AP-1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此通路的活化参与肿瘤转移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黏着斑激酶(FAK)、纤连蛋白(F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标本中整合素αvβ3、FAK、FN和MMP-9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亚基转录水平明显增高(P<0.05),FAK、FN和MMP-9mRNA转录水平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和Dukes分期进展而升高(P<0.05),且在淋巴结转移组升高明显(P<0.05);FAK和细胞外基质中FN、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基因mRNA转录水平改变相一致,但基底膜上的FN蛋白表达改变则完全相反。结论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初始阶段,FN-整合素αvβ3-细胞骨架-FAK系统由细胞外向细胞内传递信号,产生MMP-9等因子,完成癌细胞脱落、黏附、降解、转移的过程,且上述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越高,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潜能越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elorme手术和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采用上述两种术式治疗35例直肠脱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elorme术较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住院天数明显缩短(13.76±4.55比23.61±6.39d,P=0.00),且住院费用明显降低(14511.00±5034.71比21812.00±5199.97元,P=0.00),术后便秘的患者也明显较少发生(2/17比5/13,P=0.042),两种术式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lorme术组有3例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总的手术疗效较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组较差(P=0.047),两组术式中最大静息压、最大压榨压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最大耐受容积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种术式初始容积术后和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直肠肛门功能均明显改善,Delorrae手术组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低,术后便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其复发率较高,临床医生术前应对患者仔细评估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