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6—2012-05对11例PVNS并伴有骨质破坏的患者行滑膜切除及TKA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HSS评分及膝关节屈伸度测定,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1例均获随访14~49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膝关节屈伸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导致严重骨质破坏或伴发骨性关节炎的PVNS,滑膜切除后行TKA治疗能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处理关节腔引流管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64例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患骨关节炎的需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夹闭组(n=32)与持续引流组(n=32)。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h、48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相关术后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的切口总引流量、术后Hb浓度、Ht下降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输血量早期夹闭组优于持续引流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72)。术后相关并发症、关节功能活动度、1年随访膝关节感染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早期夹闭组与持续引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闭关节腔引流管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打压植骨术治疗52例(60髋)ONFH患者,随访时以ARCO分期、Harris评分及股骨头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受损、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2例均获随访,时间11~54个月.按ARCO分期:术前:ⅡA期2例,ⅡB期6例(8髋),ⅡC期22例(25髋),ⅢA期14例(17髋),ⅢB期4例,ⅢC期4例;术后:ⅡA期1例,ⅡB期4例,ⅡC期4例(6髋),ⅢA期9例(10髋),ⅢB期4例,ⅢC期5例,Ⅳ期25例(30髋).Harris评分:术前44~ 77分,末次随访时57~ 91分.以THR为终点事件,股骨头生存率为78.2%.术前ARCO分期中,Ⅱ期股骨头生存率高于Ⅲ期股骨头生存率(P<0.05).结论 打压植骨术对于治疗早中期ONFH患者疗效满意,术前分期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14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翻修手术,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取出假体并彻底清创,使用去甲万古霉素1 g与骨水泥20 g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间置器,平均间隔(3.6±1.2)个月后二期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结果 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14例均获随访,时间7~29(16±5.9)个月.术后无感染复发,随访期间无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2~91(81±6.8)分,较术前22~51(39±8.1)分平均提高(42±1.7)分.优2例,良10例,可2例,无差病例.结论 彻底清创,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为局部提供高浓度抗生素的二期翻修术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的差异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左髋27例,右髋23例;年龄29~87岁,平均(56.5±12.6)岁。25例放置引流管,25例未放置引流管,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均使用生理盐水20 mL加氨甲环酸1.0 g关节腔注射。引流管组夹闭引流至第2天早上开放,24~48 h拔除引流管。观察术后24 h及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积、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24 h和术后3 d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积、术后3 d的VAS评分、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不放置引流管不影响临床效果,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流程,建议常规不用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髋臼打出器械并应用于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假体取出的简易方法。方法对51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简单工具取出牢固固定的髋臼假体,即通过髋臼边缘钻孔并使用偏心杆打出髋臼假体的方法。结果 51例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假体均顺利取出。从切开到假体取出时间25~50 min,没有造成髋臼骨折及明显的骨量丢失,患者翻修术后假体初始稳定性良好。结论用该器械取出髋臼假体,器械少,操作简单,取出假体时间短,骨量丢失少,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rhVEGF165) 对兔前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78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VB、B、V、F及正常组,前4组建立双膝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正常组未行手术.VB组腱-骨界面注入以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rhBMP-2/rhVEGF165混合物;B组注入rhBMP-2和FG混合物;V组注入rhVEGF165和FG混合物;F组单纯注入FG.术后第2、4、8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右膝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左膝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第2周:VB组腱-骨连接紧密,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B组连接紧密,可见少量软骨细胞;V、F组连接疏松,主要为纤维血管组织构成.术后第4周:VB组腱-骨界面初步形成四层结构;V、B、F组则主要由成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腱-骨连接紧密,骨隧道壁出现一定量成骨反应;术后第8周:VB组四层结构更明显,可见潮线;B组骨隧道壁侧成骨反应进步加强;V、F组腱-骨界面宽度进步变窄,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直至术后第4、8周,VB组平均最大载负荷及刚度才较V、B、F组大(P<0.05),均低于正常组;同时V、B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F组(P<0.05).结论 rhBMP-2联合rhVEGF165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早期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且联合效应强于各自单独效应.  相似文献   
8.
肾性骨营养不良为继发于慢性肾脏病的骨骼并发症,由于合并体内多种骨代谢紊乱,易诱发髋部脆性骨折、淀粉样关节病、股骨颈纤维性骨炎等关节外科疾病,目前主要通过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但缺乏大样本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该文回顾近年来肾性骨营养不良相关研究文献,对其在运动系统中的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