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膈疝的发病机理 ,临床特征和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 6例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多发伤 ,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均行手术探查 ,膈肌修补。 2例术中死亡。 14例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其中 3例术后死于多器官衰竭。本组 2 1例存活。结论 外伤性膈疝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血管球瘤是多发生在四肢末端或体表其它部位的良性肿瘤。本病临床并非罕见,但常因误诊使病人长期得不到正确治疗。我们1980~1989年共手术切除血管球瘤15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12~49岁。肿瘤分布:本组肿瘤全部为单发,10例位于手指甲床下,2例在手指掌侧,2例分布在脚趾甲床下,1例位于肘部皮下。临床表现:患者均有发作性疼痛,6例遇冷疼痛加重,12例触硬物时有剧疼。检查可见甲床下有直径1~4mm的蓝色或紫红色结节,有限局性敏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至2000年10月,作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2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常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变化,加重了手术治疗的危险性,降低了病人对术后综合治疗的耐受性,影响治疗的效果。为此,我科自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间,对8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了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男性68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8.4岁。全组胃癌36例,结肠癌29例,直肠癌13例。胃及小肠平滑肌肉瘤5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行根治性手术61例,姑息性切除及姑息性改道手术23例。8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ULA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4例单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接受手术,吻合口距肛缘位置为2.5~4cm,术后肛门控便功能良好,吻合口漏2例(4.5%),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局部复发3例(6.8%),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4%、79.48%。结论:单吻合器同样可以完成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且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良好,费用较低。熟练、正确地掌握单吻合器技术操作及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脏器病变大多数造成腹腔内感染,但是有少数可导致腹膜后间隙感染,由于其位置深,缺乏典型的体征常被误诊。由于其全身中毒症状重,病情凶险,感染不易控制。现将我院1993/2009年以来收治的13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12月至2000年12月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6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2.3岁),65岁以上占67.9%(38/56)。合并心肺疾患占66.1%(37/56)。全组均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1.2肿瘤类型病变部位:全胃癌(占3个分区)8例;残胃癌7例;胃上部癌23例,其中贲门癌13例,贲门癌侵犯胃底或胃体(占2个分区)10例;胃体癌11例;胃下部癌7例,其中胃窦癌2例,胃窦癌侵犯胃角或胃体(占2个分…  相似文献   
8.
腹外疝修补术中PROLENE网状补片应用2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采用PROLENE网状补片治疗腹外疝患者28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人肛尾距与便秘的关系。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测量了203例17~90岁肛门直肠疾病患者肛门到尾骨的距离,其中便秘者共26例。结果:102例男性平均肛尾距为(4.27±0.55)cm,101例女性平均肛尾距为(4.75±0.57)c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65,P<0.01);男性中,无便秘者肛尾距为(4.21±0.48)cm,有便秘者(4.89±0.69)cm(t=3.143,P<0.05);女性中,无便秘者肛尾距是(4.70±0.73)cm,有便秘者(5.11±0.79)cm(t=2.832,P<0.01)。无便秘女性与男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175,P<0.01)。结论:女性平均肛尾距大于男性,便秘患者肛尾距延长,肛尾距可作为便秘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