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72 h复查CT检测骨水泥分布形态,将其分为骨水泥弥散组和骨水泥非弥散组,其中骨水泥非弥散组42例,骨水泥弥散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椎体功能、椎体校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骨水泥弥散组均低于骨水泥非弥散组(P<0.05)。术后两组伤椎中线相对高度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伤椎局部后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较骨水泥非弥散分布更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椎体相关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炎症介质水平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在过去5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与影像诊断技术对脊柱解剖结构的认识、对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以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胸腰椎骨折如何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方案还有争议。本文就胸腰椎骨折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将胸腰椎骨折分型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分为2组,分别给予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对比2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2组术后12个月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角相比,差异较小(P>0 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Wiltse入路治疗的价值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价值,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万古霉素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隙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2016年10月解放军第82医院收治的30例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69.8岁。全部采用经椎弓根注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隙融合治疗技术。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JOA下腰痛评分及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4~6个月均达到植骨融合,无一例感染发生,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2个月,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NRS、JOA、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椎弓根螺钉固定更加牢固,松钉的风险降低,术后椎间融合率高,能预防深部感染,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