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灌注成像(CTPI)资料,根据脑梗死发病2周内CT或MR检查显示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HT组(n=20)和对照组(n=23)。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T组患侧与对侧间、HT组患侧与对照组患侧间CTPI参数[PS、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PS值预测自发性HT的效能。结果与对侧比较,HT组患侧PS值(Z=-5.410,P0.001)及CBV值(Z=-3.517,P0.001)均明显升高,CBF值明显降低(Z=-2.245,P=0.024)。与对照组患侧比较,HT组患侧PS值(Z=-5.065,P0.001)及CBV值(Z=-3.458,P=0.001)均明显升高,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9,P=0.084)。ROC曲线分析显示,以PS值0.032 4 ml/(100 ml·min)为临界值,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的AUC为0.952,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00%、82.60%及86.05%。结论 PS值可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有助于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各类型与动脉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资料及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120例MSCTA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并筛选出两组中动脉瘤患者。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统计两组之间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性,以及各类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中动脉瘤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93例,合并动脉瘤患者为20例,发生率为21.5%,具体类型及其例数为永存三叉动脉(17/79),永存舌下动脉(2/6),永存寰前节间动脉(1/8)。永存动脉出现动脉瘤6例,除永存动脉外头颈部其他动脉出现动脉瘤12例,另外2例为永存动脉与其他动脉同时出现动脉瘤。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头颈部其他动脉的动脉瘤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各类型之间动脉瘤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增加动脉瘤发生风险,但并不会增加永存动脉以外头颈部其他动脉发生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电吸附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制备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抗体靶向纳米微泡的物理特性和靶向黏附率。方法分别应用静电吸附法和生物素一亲和素桥联法制备PSMA抗体靶向的纳米微泡,检测其物理性状;光镜下观察两种微泡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4—2的靶向能力,并与胃癌细胞MKN45对照;对比分析两种靶向纳米微泡的粒径、浓度及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能力。结果两种靶向纳米微泡均呈圆形,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分散度好,无聚集,粒径均〈1000nm。静电吸附法制备的靶向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702.96±66.65)nm,平均浓度为(3.46±0.30)×10^8/ml,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黏附率(77.2±3.19)%,与C4-2细胞黏附率(61.00±4.47)%;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制备的靶向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609.90±37.40)nm,平均浓度约(4.52±0.19)×10^8/ml,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黏附率(96.60±1.14)%,与C4-2细胞黏附率(94.00±1.58)%。两种靶向纳米微泡的粒径、浓度及与前列腺癌细胞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胃癌细胞MKN45均无黏附。结论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稳定、特异性强的PSMA抗体靶向微泡制备方法,较静电吸附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鼠C6脑胶质瘤新生血管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rADC动态变化特征,探讨DWI评价胶质瘤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建立大鼠C6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分别在移植肿瘤细胞后4、8、12、16、20、24d行MR扫描并取大鼠脑组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新生血管及DW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MR数据与组织性参数相关性.结果 C6原位胶质瘤模型在30只SD大鼠颅内成功建立.T2WI肿瘤呈明显高信号;DWI可见明显弥散受限,并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肿瘤组织ADC不断升高(F=27.9,P<0.05).DWI观察不同移植时间胶质瘤新生血管的变化,发现rADC与胶质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呈显著正相关(R2=0.515,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血管新生类型与rADC相关性,发现血管出芽、血管套叠与rADC显著正相关(R2 =0.586、0.537,P<0.05).结论 DWI定量参数rADC与C6胶质瘤MVD、血管出芽、血管套叠指数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可以有效地在体评价胶质瘤新生血管,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接受CTCA和ICA、且图像无明显伪影的45例冠状动脉钙化狭窄患者;分别测量其病灶处钙化CT值、血管CT值,计算二者的CT比值,即血管钙化CT比值=病灶周围钙化最高CT值/病灶周围血管近端无钙化层面的血管CT值。以所用患者血管钙化CT比值的总平均值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A、B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中CTCA与IC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45例患者血管钙化CT比值的总平均值为3.04±0.89;A组血管钙化CT比值<3.04,共21例,CTCA与ICA对其狭窄程度评估的吻合率为95.24%(20/21),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0.82,P<0.05);B组血管钙化CT比值≥3.04,共24例,CTCA与ICA对其狭窄程度评估的吻合率为37.50%(9/24),诊断一致性差(Kappa=0.172,P<0.05)。结论 当血管钙化CT比值<3.04时,采用CT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与ICA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