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测深静脉血栓的手段。KLF2、KLF4在血栓形成前及形成过程中表达下调,有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抗凝基因KLF2、KLF4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 方法:从100只大鼠中随机取90只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按取材时间点及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消溶组,其余的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各组大鼠血液,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KLF2及KLF4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栓形成前及血栓形成组KLF2和KLF4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而血栓消溶组血清KLF2和KLF4 mRNA水平较正常组高。提示KLF2及KLF4可能成为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导杆导引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下开展TESSYS技术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相同术式,但采用导杆导引下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穿刺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03,P=0.043)。结论导杆导引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缩短工作通道建立时间,降低穿刺时间、次数,减少放射暴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的疗效。方法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Evans Ⅲ型中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患者采用G.T.F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17例3~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分。结论 G.T.F.柄半髋关节置换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提供了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的疗效。方法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EvansⅢ型中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患者采用G.T.F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17例3—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分。结论G.T.F.柄半髋关节置换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提供了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形成的核心调控网络仍未完全阐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预测也无理想的方法.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L/G 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方法:采用蚊式钳夹闭50 只SD 大鼠双侧股静脉的3 个不同部位3 s 随后予以模具制动制备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根据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和生物学特征,将模型大鼠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另取10 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大鼠创伤静脉,提取总RNA,经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应用real-time PCR 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发现组织蛋白酶L/G 基因在各组间差异表达明显,其中血栓形成组最高,无血栓形成组和血栓形成前组次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real-time PCR 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杂交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局部静脉血管壁中组织蛋白酶L/G 表达水平升高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预测的候选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6.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 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 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曹参  余润泽  章玉冰  陶学顺 《安徽医学》2020,41(11):1333-1336
目的 对比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例65例,其中Wiltse入路内固定(Wiltse入路组)33例,微创经皮内固定(经皮组)32例。通过调阅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对比两组病例近(术后7~12天内)、远(术后一年)期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09±1.22)个月。Wiltse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长/多于经皮组,但其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组间、交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一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且术后一年低于术后3天(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一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术后一年高于术后3天(P均<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ODI评分组间、交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1年的ODI评分低于术后1周(P均<0.05)。结论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较Wiltse入路内固定更优,两者远期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9.
曹参  余润泽  章玉冰  陶学顺 《安徽医药》2020,41(11):1333-1336
目的 对比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例65例,其中Wiltse入路内固定(Wiltse入路组)33例,微创经皮内固定(经皮组)32例。通过调阅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对比两组病例近(术后7~12天内)、远(术后一年)期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09±1.22)个月。Wiltse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长/多于经皮组,但其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组间、交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一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且术后一年低于术后3天(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一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术后一年高于术后3天(P均<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ODI评分组间、交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1年的ODI评分低于术后1周(P均<0.05)。结论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较Wiltse入路内固定更优,两者远期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腰椎间盘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对照组43例,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随访;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的随访。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疼痛状态,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估后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借助日常生活能力(MBI)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价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结果:随着时间延长,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得分均逐渐降低(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延长,2组术后JOA及MBI得分均逐渐升高(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JOA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2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